English

绘画咏情 与之共鸣

2005-04-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晓毅 我有话说

日前,萧惠珠画展在台湾新竹举办。观众非常多,非常热情,许多观众围着萧惠珠说,我们许多年没有看到这么优美的传统人物画展了,看到这些美丽的中国古代仕女感到非常亲切,这才是我们心目中女性的形象。

萧惠珠,天

津人,上世纪70年代毕业于河北师院艺术系美术专业,后受教于著名画家王叔晖、黄均二位先生门下,擅长人物画,仕女画题材视为得意。作品取材传统文学,立意典雅寄情含蓄,设色清丽,形成了凄婉雍容的个人风格。

“一个人的爱好影响人的一生。”萧惠珠在首都的一次大型女画家笔会后不久,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样说的。她说,幼年时,父亲整日伏案作画,画卷充室的景象深深影响了她,母亲在每天操持家务的闲暇,时常临摹?体,有着很深的功底。萧惠珠受二老影响自小就深爱绘画习字,入小学时,竟然没有考试,只是在黑板上随意画了一个仕女,老师就收下了她。

萧惠珠也与同时代的所有人一样,在少年时就插队到农村,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她依然利用一切时间刻苦学习,勤奋让她的才华放出光芒,她很快成为农村的宣传骨干。在一次推荐深造的机会来临时,她进入河北师范学院艺术系学习绘画,从而在素描和色彩上接受了系统的基本功训练,也为从事绘画事业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给萧惠珠带来了艺术的春天。她调到天津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艺术设计。这个与艺术相通的单位,使她能够继续沉浸在对艺术的追求和对文学意境的体察之中。

萧惠珠说:“我喜欢传统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婉约派诗词。出于对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女性生活深切的理解与同情,使我有一种强烈的欲望要去表现她们,那被压抑的才华,与悠闲矜持外表所掩饰的内心苦闷无助的情怀。”“儿时的兴趣,竟成了我毕生追求的事业。绘画是一条艰辛的路,它需要倾注一生的心血。”

她认为,绘画创作来源于客观,产生于主观。表现为与客观事物有一定偏离的艺术形象。观察生活,多写生、默记,日积月累,将生活中的形象加以概括提炼,升华为理想化的艺术形象,是绘画创作的必要途径。意境是绘画作品的精髓,法可学而意不可学,无论工笔或写意都是技术与外在的表现形式,意是内涵,是作者思想境界与艺术修养在作品中的体现。

多年的耕耘,换来丰硕的成果。作为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南开画院副院长的萧惠珠,现在已经誉满津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