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5-04-0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无论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是基础性工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本报特发表一组教育界人士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文章,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部部长周济

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系统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的先导性、长期性和基础性是它最根本的特点。如果我们的经济结构还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是资源消耗型的,在追求经济增长时忽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那么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就很难真正得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就日渐凸显,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当前,全国上上下下都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应当使全社会进一步认识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使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得到更好的落实,真正做到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教兴国,必先兴科教。我深信,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必将进一步推进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变,把教育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甚至首要职责,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促进教育的改革,使教育优先发展、超前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不竭的动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支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好务,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次重大机遇。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运用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更加主动地促进教育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推动教育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在贯彻和服务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实现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教育部党组在今年的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强调要坚持“两个为本”,即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要求做到“四个统筹”,即要统筹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统筹区域和城乡教育,统筹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些方面归结起来,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始终牢记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使命,紧紧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说到底是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但是,一方面,人民群众对现代化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这就构成了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基本矛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独生和少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使全体人民对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更加关注。因此,教育发展的任务必须首先集中到这样两个方向上:一是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满足全体人民群众对子女有学上这一基本需求,二是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子女上好学这一强烈愿望。

“有学上”和“有好学上”是最重要的教育公平。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教育必须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当前,重点是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继续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到2007年,在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要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到2007年,使所有的农村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的政策,并解决好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同时,使以助学贷款为主的高等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有效运转。三是要进一步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着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到202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但是,在当前阶段,还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教育需求,而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初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等的协调发展。

让更多人有好学上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首先,必须始终把培养人摆在全部教育工作的中心。一方面,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尤其重要的是要把学生的成人成才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既是党和政府的最大期望,也是广大家长的最大期望。培养人的关键是教师,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坚定不移地建设人民教师这支队伍。教师的素质上去了,积极性提高了,创造性发挥出来了,办学水平才会有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我们要坚决地把当前教育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统筹教育的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把提高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切实加大改造薄弱学校力度,促进城乡和区域内部的均衡发展。

三、谋划发展、规划未来,制订好《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

现在,《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起草工作已经全面启动。这是又一个中长期的教育发展规划,将围绕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谋划发展、规划未来。这是一项十分艰巨和光荣的任务,要求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站在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进行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认真分析形势,理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策略和政策思路。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将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教育必须率先实现现代化,成为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先导。教育如何更好地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实现更大的作为,这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针对这样的新形势,从国家战略层面作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规划,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也是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研制新《纲要》,就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教育工作中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当前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增强乘势而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性;更加深刻地分析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矛盾,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更加明确地提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凝聚全社会的力量,鼓舞广大教职工的精神;更加科学地规划新世纪新阶段教育工作的思路与举措,使教育事业在健康的轨道上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新的更大发展一定能够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意义深远的巨大贡献。

制定新《纲要》,就要体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更好地研究解决关系教育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环境下,如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解决好教育投入;在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大差距的条件下,如何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如何更加充分地发挥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内在积极性等等,这都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和各方面的专家,集思广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制定和实施《纲要》的过程中,使这些问题得到更好的回答。

教育事业是全民族共同的事业。让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大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郭大成

实现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要求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国际化眼光、现代化理念、大众化要求审视高等教育的现状(诸如理念和风格、目标和思路、体制和机制、学科和队伍、改革和建设等),从而制订出新的发展战略。新的发展战略要包括人才战略、学科战略、育人战略等各个方面。新的发展战略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具有现实可行性。在制订新的发展战略时,必须做到总揽全局,全面规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即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实现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对人在社会发展中主体地位和作用的肯定。它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也就是强调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发展人,其着眼点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力,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思想,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根本目的。

实现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要求我们遵循教育规律,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例如: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坚持与完善的关系,加速发展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规模、质量、结构与效益的关系,近期工作重点与长远发展目标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教学与科研以及二者与社会服务的关系,自然科学学科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重点人才、拔尖人才与一般教职工的关系,领导者、管理者与广大师生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在处理高等教育自身各种关系的同时,还必须关注社会,正确对待和处理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的关系。上述各种关系构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链条,处理不好,在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整个复合系统中,就会出现不平衡、不协调,这样就根本谈不上发展。处理关系就是解决矛盾,形成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建设“绿色大学”,这正是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目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实现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大学校园。这种校园应该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得到切实落实;第二,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教职工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第三,整个学校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师生员工平等互爱、融洽相处;第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积极因素得到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各类人员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的激发,所有有利于学校发展、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创造活动、创造才能、创造成果,都得到尊重、支持、爱护和肯定,学校充满生机活力;第五,学校组织机制健全、科学,学校管理完善,校园秩序良好,学生全面发展,职工安居乐业,全校安定团结;第六,教职员工与校园、校园与社会和谐相处,学校不断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贡献科学研究成果,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和先进文化发展,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和谐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美好境界,也是科学发展观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所要达到的重要目的。

实现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要求我们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通过创新抓好和用好从现在到20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国际化、大众化的世界潮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WTO和21世纪知识经济到来等一切难得又充满希望的机遇,以更大的视野、更大的理想、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勇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动高等教育实现更大的发展。

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

当前,高等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务之一,就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主旨,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高度,系统阐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要加强和改进、如何加强和改进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把以人为本提升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思想。“讲话”和《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要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既要教育人、引导人,也要关心人、帮助人。这就从新的高度,更明确地重申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更鲜明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尊重学生主体性的要求,也更具体地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方法和途径。这对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必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基本思想方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凸显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方法。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坚持全面育德,创造并综合利用各种积极因素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服务,是思想政治素质发展规律的根本要求。“讲话”和《意见》强调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坚持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的新思考;强调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这是对全面配置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新探索;强调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等方面的协调,这是对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新阐述。这都为我们进一步形成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上的指导。

科学发展观重在践行。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对现阶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上的全面理解和工作上的全面部署。

深化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大意义的理解,结合高校的实际,形成做好工作的战略思维。我们要从四个“确保”和一个“要求”的高度,即从确保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以及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要求的高度,深刻理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形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战略思维。

“讲话”和《意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实际和特点,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这一总体要求从根本指导思想、社会历史背景、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目的等方面,形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要在对这一总体要求的部署上下功夫,在这一总体要求的落实上见显著成效。

全面理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形成工作新方法,开创工作新局面。“讲话”和《意见》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的高度,协调各方面关系,提出工作的基本原则。例如,要协调好教书与育人关系,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要协调好教育与自我教育、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教育与管理、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等方面的关系。我们要在协调这些关系的过程中,以这些原则为工作的主要方法和实践准则,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全面把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明确工作方向,突出重点,重在落实,贵于创新。“讲话”和《意见》根据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课题,精辟地概括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这就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对于这四项任务,重要的是落实,重要的是在落实过程中的创新。

协调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环节和措施的关系,形成工作的新体制,完善运作的新机制。我们要根据多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有益经验和有效做法,充分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成果,针对工作实际,从加强课堂教学、开展社会实践、建设校园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等方面,从发挥好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优势等方面,从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工作体制和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加强组织领导等过程和环节,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教育质量意识

广西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余益中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落实,不仅提升了教育的地位,也提高了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更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指针。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人的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教育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每一个教育者必须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树立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质量观,始终把握“三个面向”和“五育”并举方向,切实把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最高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牵涉各级各类学校的布局和各不相同的具体目标,必须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是学校类别的统筹和协调发展。要把握好教育不同类别学校的发展节奏、重点,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要重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校教育和教育培训、传统学校教育和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代表的新教育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二是层次类别统筹。要注意处理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系,避免层次之间出现“瓶颈”或倒挂。三是主体类别统筹。促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既要发展,又要规范,重点放在发展上,努力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四是区域类别统筹,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统筹城市和农村教育的投入、发展规划、学校建设、教师配置。加大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帮扶力度,确保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树立动态的质量意识,抓好需求统筹,保持与时俱进,力求适应市场。一是要适应人民群众需要,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和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同时要引导好群众的就学需求。要科学地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群众把个人需要与教育的实际供给能力统一起来。要促进教育公平,解决好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和城市薄弱学校、贫困生救助,以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问题。要解决好招生和收费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用人才。在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必须改传统的精英教育质量观为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使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适销对路”,职业教育更应该以就业为导向,这是加快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速度时必须充分重视的问题。要发挥好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作用,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树立效益质量意识,抓好关系统筹,倡导节约优化,实现协调高效。教育是长效投入,但收益率极高。因此,一是要正确处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确保教育的优先发展;同时,教育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办,通过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二是要正确处理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做到相互协调。三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相互协调。改革是动力,发展是根本,稳定是基础和前提。要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从严治教,促进教育事业规范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树立特色质量意识,抓好个性统筹,鼓励风格独创,追求万紫千红。要处理好统一性和多样化的关系。教育发展既要坚持统一性,更要提倡多样化。所有学校都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教育规律办学;同时,所有学校又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特点准确定位,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在各自类别层次上办出水平和特色。大学一定要定位准确,注重办学特色,如果所有高校都追求“大而全”,中国就不会诞生世界一流大学。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发展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林卫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党和政府、社会以及学生家长对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也是教育工作者自身责任心的体现和追求。但如何把这种追求变为现实,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归根结底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地方教育工作,绝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要把坚持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一批现代化名校、特色专业和重点学科,扩大对外交流合作,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增强学校办学的竞争力。要进一步巩固已有的改革成果,继续深化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机制、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为教育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同样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己任,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当前最重要的是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方式方法等,以是否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发展作为衡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标准,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要把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要关心教师的发展,创新教师教育体系,优化教师管理和激励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环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一是要看到教育不公平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二是要消除明显的不公平,这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三是不能因为消除教育不公平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就不努力去消除教育不公平,而是要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特别是困难群体的教育问题。

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从教育外部来讲,就是要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从教育内部来讲,就是要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元需求。现在教育的发展不够均衡,存在城乡之间的差距、地区之间的差距、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其中最突出的是城乡之间的差距。要怀着深厚的感情关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总之,只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地方教育改革实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教育事业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