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明,晋城人的不懈追求

2005-04-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荣 特约记者 李东平 我有话说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当时只有60多万人口的晋城市就有十几万人支前,4万多人参军,1.2万多人为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么多人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目的就是要驱除日寇,解放全国,让人民过上文明富裕的幸福生活。”记者近日到山西晋城市采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魁元谈起晋城市的光荣历史时首先向记者讲了这番

话。顺着赵部长的思路采访,记者很快发现 晋城人民不愧是英雄的后代,他们继承先烈遗愿,硬是靠自己的双手将贫穷落后的旧晋城建设成文明富裕的新晋城。

抓物质文明,煤铁产业上了新台阶

晋城市位于太行山南端,因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煤铁资源而被誉为“煤铁之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晋城放手让农民挖煤炼铁,全市特别是有煤铁资源的广大农村很快富裕起来。但市委市政府认为 晋城要长盛不衰,必须抓物质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晋城的工业产业特别是煤铁产业。2000年春,一场优化提升煤铁产业的战斗在全市打响。

煤炭行业按照“关小改中建大”的方针,关闭了500多座小煤窑,扩建改建了18座百万吨、60万吨级的大煤矿。关小建大,晋城很快成为年产7000万吨的全国最大的化工煤基地。

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坑口电厂,同时鼓励农民集资发展国家级小水电厂。目前开工建设的电厂装机容量为400多万千瓦。到2008年时,全市电厂的装机容量可达800万千瓦。届时,晋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基地。搞煤炭深加工,大力发展以氮肥为主产品的煤化工产品。目前高浓度氮肥生产能力已达百万吨,加上今年在建的高平化肥厂等高浓度氮肥项目,明年全市优质氮肥产量可达200万吨。届时,晋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浓度氮肥基地。关闭小铁厂,改建大铁厂,在提升生铁质量中发展高档铸件产业。目前已关闭30立方米以下高炉1000多座,建成100立方米以上高炉100多座和万吨以上铸造企业25家。到今年年底,全市优质生铁产量可达350万吨,其中优质高档铸件达200万吨。届时,晋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档生铁铸件基地。

抓精神文明,传统农民变成现代人

晋城1985年建市之初,市委市政府就号召农民进城修高楼建商店。晋城由一个破旧的小县城变成一座街道纵横高楼林立充满现代化气息的中等城市,广大农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大胆鼓励农民投身现代化企业生产和大型商贸活动,让曾拿锄头的农民在实践中改变观念,学习本领,成为现代工业生产和商贸活动中的合格成员。

努力开展公民教育,在积极鼓励农民大胆行使公民权利的同时,努力引导农民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好市民。编写《文明教育读本》,积极开展市民道德主题活动和文明市民评选活动,用市民身边的榜样引导市民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守纪律”的文明人。

抓生态文明,和谐发展成为主旋律

晋城群山环抱,山中充沛的雨水使晋城的森林覆盖率和荒山绿化均居山西各市之首。

但随着煤铁工业的急剧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大气污染、河道污染等一系列污染又使晋城蒙上厚厚的灰尘。“抓生态文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成了晋城城市建设的主旋律。

实施“绿化工程” 建城市森林防护林带,修城市森林公园,绿化街道及机关大院。绿化的结果,城市绿地率达29.1%,人均公共绿地8.1平方米。

实施“蓝天工程” 集中供热消灭大烟筒,整治污染大户搞“锅炉革命”,喷洒抑尘剂防治街道粉尘飞扬。整治的结果,市区年粉尘排放量减少1.1万多吨。

实施“碧水工程” 投资1.3亿元建污水处理厂,使城市污水排放全部达国家一级标准;投资2.3亿元改造东河、西河,使昔日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臭水河变成河道碧波荡漾、河岸绿草茵茵的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