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南长兴――记百年老工业品牌江南造船厂

2005-04-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宝华 洪方智 我有话说

鸟瞰江南造船厂

到今年6月3日,“中国第一厂”―――江南造船厂就走过140个春秋了。江南厂的发展历程,浓缩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沉浮轨迹。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江南型

船已发展为造船界的知名品牌,而江南厂创造了中国工业的品牌。

江南初成

江南厂最古老的文物是一件纸张发黄,但小楷字依然清晰的李鸿章的奏折,其中所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体现了建厂的初衷。1865年6月,李鸿章命人购买外国人开设在上海虹口地区的旗记铁厂,并将原有的两个洋炮局并入,组成新厂,定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船炮军火、各种机器”,由此成为我国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近代民族工业企业。并建立了翻译馆,造就了徐寿、华蘅芳、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第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专家,而且使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成为中国全面介绍、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对中国早期工业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之迎来了自身的第一个兴旺发展期: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车床,自行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惠吉”号和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研制出中国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创建之初,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为满足国家的急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集舰船、枪炮、弹药、水雷等制造于一身。当第一代江南人造枪炮时,发现中国不能炼钢;造子弹时,发现中国不能造无烟火药;造兵轮时,发现中国不能造加工机械。没有最基本的配套工业体系,江南人便样样自己动手做起。缺乏一批有系统科学知识的专业人才,江南人便自己学习钻研攻克技术难关。在开拓中国近代工业技术的过程中,江南人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盖翻译之事,系制造之根本”,遂“添建翻译馆”,“选聪颖子弟随同学习”,呈现了中国现代科技的第一道曙光。在“万事开头难”的境况下,江南人创造了那么多的“中国第一”,正是中国产业工人“自强不息,打造一流”精神所结出的硕果。

江南坎坷

清王朝的腐朽没落,严重影响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使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英雄无用武之地”。1905年3月,在荒废了近30年的船坞“穷极当变之时”,造船业务正式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划分出来,史称“局坞分家”。江南制造局成为专门制造军火的兵工厂,江南船坞专营造船,这次改革使江南船坞的生产业务大有起色,仅1905年至1911年的6年间就造船136艘,而且所造舰船“船式美观,工程坚实”。

1912年,北洋政府把江南船坞划归海军部直接管辖,改称江南造船所。1938年江南造船所被日军侵占,改名“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由此,江南厂陷入了苦难的深渊,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始终未能恢复以往的生气。连年战乱的践踏,尤其是1949年5月国民党军队撤退前的大破坏,使江南厂满目疮痍,破败不堪。

1949年5月陈毅签署上海市军管会第一号命令,正式接管江南造船所,从此江南厂回到新中国人民的手中,开始了辉煌的新生。自强不息的江南人,冲破重重困难,以自身的实力与自信,以迎难而上的大无畏气概,迅速恢复生产,持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 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自行研制的国产万吨轮“东风”号……

十年“文革”,江南造船厂是重灾区,大批干部群众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但尽管如此,江南人仍以国防建设和造船事业为重,排除干扰,生产一直没有中断,建造了几十艘多种类型的船舶,又开创了我国造船史上的许多“第一”。同时,江南造船厂还成功地建造了我国第一代航天测量船“远望1”、“远望2”号和首艘大型远洋调查船“向阳红10”号等,圆满地完成了周总理亲自圈定的“718”工程的“三型五船”的建造和部分设计任务。

在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中国工人阶级当家作主,江南人怀着振兴中华民族工业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雄心壮志,肩负着改变祖国“一穷二白”面貌的使命感,自强不息,拼搏不止,排除万难,勇创一流。江南人研制了大量军用和民用船舶,承担了一大批新型舰船和高技术民用船舶的建造任务,身兼海军装备建设中坚力量和船舶行业排头兵的双重角色。不仅如此,江南人还完成了国家急需的国内首批研制的与造船无关的一些重大高新技术项目。

江南起飞

改革开放以来,江南造船厂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高质量地完成国家下达的专项军工任务的同时,率先跨出国门与世界接轨,始终在中国船舶出口的进程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其创造的“江南巴拿马”型系列散货船,是中国第一个在国际租船市场上挂牌交易的国际著名品牌。其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液化气(LPG)运输船,并不断推陈出新,在开发与研制水平方面雄居世界的前列。江南厂开发建造的汽车滚装船、快速集装箱船、大型自卸船、跨海火车渡船等一大批高技术船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造船业的标志性产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江南造船厂改革步伐明显加快。1994年,江南厂在全行业率先成为全国100家大中型企业首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并于1996年6月3日正式完成改制。1997年6月3日,“江南重工”A股在上海证监交易所上市。2000年8月28日,毗邻的百年老船厂―――求新造船厂整体并入江南造船厂,首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企业间的资产重组改革成功实施。2001年8月28日,江南造船厂债转股工作圆满完成,新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正式诞生。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江南造船厂的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成为中国船舶工业的排头兵。

江南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领域,流传着“国家有困难,赶快找江南”的说法。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凡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很少见不到江南人的身影,在困难面前有江南人,在江南人面前没有攻不破的困难。以国家需要为己任,越是面对危机和困难,江南人就越是同舟共济、患难与共;越是面对压力和挑战,江南人就越是斗志昂扬,迎难而上,屡战屡胜。

江南长兴

140年来,江南造船厂几度坎坷,又几度辉煌,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中坚和典范。江南厂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归功于几代江南人的艰苦奋斗和开拓进取,归功于“自强不息,打造一流”企业精神的长久激励。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南造船厂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重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亲临江南厂视察。199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为江南厂题词:“弘扬江南精神,建造一流舰船。”进入新世纪以来,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曾庆红、黄菊等中央领导审时度势,多次对江南厂及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号召中国造船人敢为天下先,争创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中船集团公司积极响应建设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指示精神,大胆提出了“五三一”目标,即在2005年、2010年分别进入世界造船集团“五强”、“三强”的基础上,再经过5年的努力,到2015年力争成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从而推动我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中船集团公司抓住江南造船厂现厂址被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规划征用,江南造船厂将第二次整体搬迁重建的重大历史机遇,与上海市政府达成协议,在位于长江入海口的长兴岛划出8公里优良岸线,用于江南造船厂等中船集团公司所属船厂的搬迁与发展。中船集团公司正在长兴岛规划建设一个到2015年造船能力达到800万吨的大型造船基地,再造一个新“江南”,并以此为依托,把上海打造成为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夯实中国船舶工业腾飞的基础。

2004年7月,江泽民同志再次为江南造船厂题词 “江南长兴”。建设中的中船长兴造船基地已成为江南人的“第二起跑线”,新一代江南人将在这里扬帆起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