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理财能力

2005-04-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廖楚晖 我有话说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及时调整宏观财政政策,提高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国家通过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使我国经济走出了自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的通货紧缩阶段,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去年以来,某些行业局部过热的局面也已经出现。针对这一新的经济形势,中央明确地提

出了“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即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体现了财政政策调控的稳健特征。但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运行步子还比较快,因此,政府应该逐步地减少财政的经济建设性支出,加大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以扭转局部投资过热的局面,同时还有利于我国宏观经济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此外,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理财能力,还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深化税收体制改革,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提高执政“生财”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要求一个公平、合理、运行有效且有利于促进市场中各种经济主体长期、均衡发展的税收体制,以利于培育市场中的各种微观经济主体,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均衡增长,这是提高政府生财能力的源泉。

我国现行税制是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所形成的,由于这一税收制度带有某些计划经济的特征,加之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这一税收制度目前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同所有制企业和不同地区之间税收政策还存在着差异,导致了税收负担不公平,损伤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现行税制的税种设置不合理,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抑制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以及社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调整产生了不利影响;现行税制本身的复杂性及其具有的“税基窄、税率高”特征,加大了税收征管难度,造成了税收管理效率不高、征收成本较大等问题。因此,为了培育市场经济体系,促进市场繁荣,发展经济,以提高财政的“生财”能力,有必要推进新的一轮税收体制改革。这一改革应当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实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改革,要统筹安排各项改革的时间进程,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新的一轮税制改革主要有以下几项任务:一是积极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将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企业抵扣当年新增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投资部分所含的进项税金。二是完善消费税,对税目进行有增有减的调整,适当扩大税基。三是改进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四是要积极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包括统一纳税人的认定标准、税前成本和费用扣除标准、税率、优惠政策等多方面的内容。要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五是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继续推进减免农业税改革试点工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六是要继续完善出口退税制度。七是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并完善地方税收,结合税费改革对现有税种进行改革。

加强税收征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保障国家的税收增长,提高执政“聚财”的能力

在税收制度的改革过程中,要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持续、稳定的增长,就必须加强税收征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这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执政聚财能力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比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要高,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一成绩应归功于自1994年以来所推行的“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这一征管模式改变了“一人进厂,各税统管”的传统模式,从而使我国税收征管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由粗放型管理向现代化、集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转变。

新的《税收征管法》实施标志着我国的税收征管制度改革进入了“以税收征管信息化加专业化为特征,税收征管机构和职能规范化”的阶段,这为依靠税收征管手段提高聚财能力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改革应该进一步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要突出“强化管理”的理念,引入现代管理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数据管理和链条管理等先进管理理念,并运用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对税收征管制度进行改革,以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应该加强对税收征管体制和模式的研究,既要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又要关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税收征管方式的发展和变化,从而能够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为我所用,实现税收征管体制和模式的创新。

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改善支出结构,提高执政“用财”的能力

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改善支出结构,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率和使用资金的能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挑战,如三农问题、经济总体质量不高、经济转型中各种矛盾等。因此,进一步推进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对于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杜绝和消除体制内的财政资金分配不均,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的改革主要集中在收入体制改革上,财政支出结构和分配体制是由计划经济体制沿袭下来的,一直未作过大的调整。很显然,这种财政支出结构、分配体制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社会公共需要对财政支出的要求。因此,改革现有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和分配体制,就成为下一步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提高执政用财能力的必经之路。

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财政支出范围必须依照政府职能的范围适时调整,减少“越位”性支出,加大对社会保障、贫困人口、科技教育、卫生医疗、公检法、行政管理等社会公共领域的资金投入,确保重点支出项目的资金需要。二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一方面要调整财政资金使用结构,减少建设性和生产性支出,加大社会公共需要的购买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以促进我国经济从投资推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另一方面要调整财政支出的区域性结构,进一步加强对西部和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以确保这类地区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公共品的提供。

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执政“管财”能力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工作,要求把节约放在首位,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该抓住影响结构优化和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

进一步推进财政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杜绝浪费和消除体制内的财政资金分配不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改革力度: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步伐,改变传统预算编制比较粗略、批复比较迟缓的缺陷。其主要任务是:建立科学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建立完整的专项资金项目评估机制;逐步实施中央部门预算编制的系统化;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预算管理的要求,调整预算科目等。二是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改革。不仅要将各部门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有条件的纳入预算管理,而且部门预算要全面反映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内外资金收支情况,财政部门合理核定支出标准,并按标准供给经费。三是规范财政支出分配方式和手段。规范财政支出分配方式和手段的关键在于完善预算编制方法,改变长期以来基数确定不合理而形成的资金分配过程中的“讨价还价”和部门之间、支出项目之间的苦乐不均。因此,要完善复式预算制度;完善现行收支分类的基本框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分类,细化预算编制;稳步推进零基预算;健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使预算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四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制度。要在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严格管理,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提高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以及提高财政决策的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