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更多重聋患者走出无声世界

2005-04-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曹继军 我有话说

人工电子耳蜗是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聋人康复新技术。重度听力言语障碍病人植入后,通过言语康复训练可告别手语和唇读,像正常人一样与人交流、融入社会。

中国有800万重聋患者,但是,自1994年我国进口人工电子耳蜗技术以来,全国只有不到1000名患者接受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手术,原因主要是价格因素:进口人工

电子耳蜗10多万元一台,昂贵的费用令大多数聋人家庭望而却步。

为了使更多的重聋患者能够通过人工电子耳蜗手术走出无声世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专家们一直在默默地努力。日前,获专利权的国产多道程控人工耳蜗举行了技术转让签约仪式,它意味着质优、价廉的国产人工电子耳蜗将进入产业化阶段,一两年内可以上市。据悉,国产电子耳蜗的价格约5万元人民币,不到进口的一半。

国产多道程控人工耳蜗技术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领衔,历经9年研制。该成果的设计和性能不仅融合了国外同类产品的优点,而且适合汉语的特点,能分辨汉语四声。从1996年12月至今,在系统的工程、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成功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迟放鲁教授强调,接受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手术后的1-2年内,一定要配合专门的口语康复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接受过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手术的患者,只有少数人能够回归正常社会交流,原因就是缺乏术后训练。国产人工耳蜗的产业化,可以使更多患者冲破价格壁垒,但是,亟须建立与之匹配的语言训练体系,尤其是听力师、语言训练师等专门人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