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人为本 润物无声

2005-05-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卜立平 沈季 本报记者 朱振国 我有话说

前不久,吉林大学部分师生自发来到火车站,为即将赴京捐献骨髓干细胞的贺琥同学送行,对他给素昧平生的病人带来生机的壮举表示敬意;在指令性献血计划取消后,学子们纷纷走上献血车自愿无偿献血,仅在第一天,献血总量就达33600毫升,仅仅两周,献血师生近3000人。

点点滴滴,真情实意,彰显出了吉林大学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的内在魅力。多年来,学校一直把探讨如何塑造具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方式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及时把构建和谐社会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无法量化,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在现实中却可以得到体现。学生黄瑞患先天性疾病,多次手术,记忆力大幅度降低,在学习、生活中存在诸多不便,但是黄瑞同学自尊心特强,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针对他制定了一个帮助方案,学生干部、他的同学从不同的侧面关心他、爱护他,在他心目中形成良好的平等与尊重的感情。这一切,深深打动了黄瑞。他克服了一切困难,用他本来就很拮据的生活费购置服务器,研究开发了“微盟BT”大型免费网络资源共享网站,现在这个网络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日访问量近20000人次,深受师生欢迎。在他的带动下,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感受集体与共享的快乐。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教授在谈到21世纪大学精神时说,“一个大学是不是有品位的大学,在于它有没有塑造人格、凝聚人心、感召人情的大学精神;一个大学能否称得上一流的大学,关键也在于它有没有独树一帜或者说富有特色的教育理念;一个大学有没有魅力,在于它有没有自己的故事,那种让人铭记在心的曾经发生在大学里的故事。”

在吉林大学,阳光青年志愿者总会、思想道德服务团、法律援助协会、红色社团联盟、“三个代表”宣讲团、邓小平理论研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绿色生活方式推广计划、千班万团共铸吉大精神、重走长征路……这些发生在校园里平凡而又震撼人心的人物和事迹,传遍了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触动和心灵的洗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