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徐本禹支教说起

2005-05-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弓克 我有话说

徐本禹是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华中农业大学2003届本科毕业生。

贵州山区有一个叫狗吊岩的地方,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不通水电,只因那里有着许多渴求上学的穷孩子,徐本禹放弃了已考取研究生的机会,孤身一人赴狗吊岩支教,一呆就是两年,因此而成为2004年度央视十位“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

然而,当徐

本禹的举动受到世人广泛赞誉时,有的人却将这样的善举视做出名的一种精心策划,有的人追问徐本禹能坚持多久。笔者以为,这样的心态不可取。我们应该多从正面,以积极的精神、健康的心态看待社会上的人和事,尤其是对刚刚萌芽的善良举动,更要精心加以培育。

我们关注徐本禹,不是关注他能坚持多久,而是要关注他所从事的事业,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我们应该学习他朴实的思想和坚实的行动。

一是学习他不忘本。徐本禹上大学得到过他人的帮助,而他稍有能力便竭尽己力来回报他人和社会。正是这种朴素的心理感动了大家。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们,为我们创造了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社会环境。因此,不仅仅是年轻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感恩之心,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回报社会。

二是学习他从小事做起。有的人满脑子都是“大”,大城市、大单位、大事业,容不下“小”。徐本禹做的许多事是小事,但这些小事对人民有利、对国家有利,“小”中有“大”。他的行为告诉我们 为人民群众奉献爱心应当从具体事情做起。奉献爱心方式或有不同,能力或有大小,但只要你心中有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只要你肯奉献自己的爱心,就能有所作为。

三是学习他敢于创业。支教也是创业,创业需要勇气,只身留在穷苦的山区更需要勇气。徐本禹从老百姓的需要出发,用实际行动回应孩子们的期望,为促进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其精神十分可贵。如今,徐本禹所举的的火炬被传递着,在他的带动下,当地已经建立起两所希望小学,而且有人带去了三个支农项目。

四是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徐本禹在没有电视、没有网络、远离现代文明的地方一呆就是两年,靠的就是这种精神。徐本禹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给了边远山区的教育事业,理应受到社会的尊敬。

时代需要更多的徐本禹。面对像徐本禹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我们不要追问“他能坚持多久”。我们要做的是跟上徐本禹的步伐,接过他的“教鞭”,加入传递行列,让支教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