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寻访伏契克的足迹

2005-05-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布拉格记者 任鹏 我有话说


伏契克


儿时的伏契克


“二六七号”牢房的号码牌和牢房钥匙任鹏摄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记者循着当年知名人物的足迹去感受那些值得我们珍视的历史片断。

捷克虽与德国接壤,但在二战之初便沦为纳粹德国的保护国,似乎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战争故事。可是,一个民族无论多小,都有伟大的英雄人物;一个国家任凭时势变迁,都不能抹杀英雄的伟大行为。在捷克,就诞生了闻名世界的无产阶级战士伏契克,还出现了成功刺杀党卫军头目海德里希的库比什和加布契克,以及让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深切纪念的小村―――利迪策。如果把这几个点贯穿起来,就可以清晰地解读到捷克人民可歌可泣的反法西斯斗争史。

在捷克老共产党员扬・耶利奈克的支持和帮助下,本报记者就这一主题做了深入探访。耶利奈克年近六旬,不仅是捷克共产党《新报》的记者,还有一个令人尊敬的身份―――伏契克学会主席。在为期一周的访问中,耶利奈克拖着不久前摔伤的左脚、裹着石膏带我们走访了一处又一处历史故地。捷克共产党是目前中东欧国家中唯一一个坚持沿用“共产党”名称的左翼政党,如今在议会中尚有一席之地。但由于国际形势在东欧剧变后对共产党整体不利,捷共也不断受到捷克社会排挤,处境很不乐观。在采访过程中,耶利奈克不时感叹目前社会问题很多,同时对中国共产党取得的辉煌成就表示敬佩,并对中国人民保持一脉相承的革命历史观表示赞许。在捷克,由于媒体导向等原因,像伏契克这样著名的反法西斯英雄已经逐渐被人遗忘,许多青少年已经不知道他的事迹了。

“二六七号牢房”

中国人民知道并记住伏契克这个名字是从《绞刑架下的报告》开始的,其中最著名的一篇―――“二六七号牢房”被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

伏契克1903年出生在布拉格的斯米霍夫工业区,十八岁时就加入了刚刚诞生的捷克共产党。之后担任红色权利报编辑、创造刊物主编,同时还是党中央委员。在希特勒占领下的布拉格,他领导共产党员与敌人作斗争,还用手中的笔深刻揭露法西斯暴行,鼓励敌占区的捷克人民坚持斗争。由于叛徒出卖,伏契克于1942年4月被捕,翌年9月被害。

“二六七号”牢房位于捷克最大的监狱―――庞格拉茨监狱内,伏契克就是在这间牢房中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绞刑架下的报告》。由于这间牢房目前还在使用,我们不能去现场参观缅怀,但监狱博物馆馆长给我们展示了当年“二六七号”牢房的号码牌和写有伏契克名字的牢房钥匙。在伏契克关押期间,有两位捷克狱警十分尊敬他,建议他把自己的革命思想记录下来,以勉励后人。他们偷偷地把笔和纸送进牢房,还把手稿秘密地藏起来。直到二战胜利后,手稿终于由伏契克的夫人拿出来整理出版了。这一印便一发不可收拾,在全世界已被翻译成90种文字广泛传播,成为了反法西斯斗争的经典名著。

在德国占领下,庞格拉茨监狱成了屠杀爱国志士的人间地狱。记者看到了当年的绞刑架和断头台,寒气逼人。据馆长介绍,德军投降之际,狱警们害怕受到惩罚,曾把断头台偷偷扔到布拉格的伏尔塔瓦河中,企图销毁罪证。后来,捷克人还是把它打捞出来,摆回原处,让人们永远记住那些法西斯刽子手们的卑劣行径。

“一间宽敞的房间,放着六排长凳,凳子上直挺挺地坐着受审的人,他们面前是一面光秃秃的墙,犹如电影院的银幕。把全世界所有制片厂摄制的影片加在一起,都远没有从这些等待着新的拷问、新的折磨和死亡的受审者的眼睛里映射在这墙壁上的影片多。”―――伏契克在《绞刑架下的报告》开篇描写了这样一处情景,这就是被称作“电影院”的佩切克宫候审室。佩切克宫当年是驻捷克的盖世太保总部。每天,大量爱国者在这里被严刑拷打,然后被运往监狱或押赴刑场。现在,这个地下候审室已被改建成纪念捷克人民反法西斯的小型博物馆,今年已届八旬的二战老兵赫拉瓦切克是博物馆的负责人。他向记者介绍,当年他在捷克东部城市布尔诺附近进行抗击德军的斗争,后来被捕,和伏契克一样在这里被审讯,随后被发送到奥地利的毛森道尔集中营。在那里几年地狱般的生活使他减少了37公斤体重。每每回忆起纳粹德国的暴行,他的眼中都充满愤怒。他向记者说道,全世界的法西斯都一样残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无不例外,人们必须团结起来,避免这些可怖的历史再次发生。

探访伏契克的后人

从耶利奈克口中得知,伏契克生前没有子女,只有两个外甥女还健在,她们的妈妈是伏契克最喜欢的妹妹丽布舍。在耶利奈克的帮助下,我们同生活在捷克西部一个城市的雅娜取得了联系,她是丽布舍的小女儿。随后,我们风尘仆仆地赶到她的住处,来亲眼目睹这位英雄后代现在的生活状况。

雅娜非常热情,虽然今年已经71岁,但得知我们从布拉格专程赶来探望她,仍亲自到车站接我们。她满头银丝,戴着一副茶色眼镜,背着双肩背包,手里还拿着小巧的手机,这让人感到老人内心还保存着年轻人的朝气。老人的家坐落于一个十分恬静的住宅区内,室内摆设朴素、整洁。客厅里还摆着健骑机,老人说她每天都会锻炼20分钟,以保持活力。她的老伴年轻时曾是斯柯达机械公司的工程师,参与设计了当时世界最大邮轮“伊丽莎白号”的传动设备。在社会主义时期,她老伴设计的机械设备曾经出口中国。几年前老伴去世,雅娜便开始了独自在家的生活,她的两个女儿也都有了孩子。周末是老人最开心的时刻,因为外孙和外孙女们都来和她一起住。今年14岁的外孙女玛丽弹得一手好吉他,曾经在地区比赛上拿过奖。谈起现在这些生活琐事,雅娜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老人随后把她心目中最珍贵的老相片拿出来跟我们分享。这些半个多世纪前的照片足足装满三本大相册,里面大多是伏契克少年时代以及家人的照片。小伏契克在照片里显得十分天真、可爱。有的照片背后还有伏契克的亲笔留言。据耶利奈克讲,这些照片当中有很多是捷克人非常熟悉的,但也有一些是以前从未发表过的,因此我们很幸运地成为首批亲眼看到这些珍贵照片的记者。老人一边翻看照片一边回忆,泪水不时涌入眼眶。伏契克牺牲前雅娜只有七、八岁,但在小雅娜眼中,伏契克是一位十分亲切、幽默的舅舅,每个认识伏契克的人都很喜欢他。雅娜小时候十分顽皮,而知识丰富的舅舅不仅勉励她好好读书,还经常抽时间亲自教她认字。这在小雅娜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社会主义时期,伏契克不仅被政府树为捷克民族英雄,同时也是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知名人物。伏契克学习的地方被命名为伏契克中学,学校里还有伏契克的塑像,故居外也修建了他的浮雕像。但在1989年之后,学校里的雕像被推倒,故居外的头像上也被人涂上了红色。近年来,捷克已经很少有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了。虽然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但也没有人像我们这样出于对伏契克的尊重来亲自拜望老人。回忆起这些往事,老人显得有些怅然,但能见到远道而来的中国记者,还是十分开心,因为在万里之外还有那么多喜爱、尊重伏契克的中国人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