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北京收获更多

2005-05-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董山峰 我有话说

2005北京《财富》全球论坛经历了5月16和17日两天的议程后,从时间量度上完成了2/3的历史使命。在这两天,北京在绵绵春雨中见识了《财富》全球论坛对程序的苛刻和对质量的挑剔,在紧张劳作中体会了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商业文化,在机敏应对中收获了财界精英甚至世界公众对北京和中国的了解、理解和尊重。有专家指出,从“

迎奥运的练兵、推进发展的机遇、提高工作本领的实践”这个角度来看,北京正在服务的忙碌中快乐地收获着。

激荡思想―――在直抒胸臆中收获理念与经验

这是5月17日中午12点以后取自《财富》论坛大会的一组镜头 尽管各路财经名家的午饭时间被推迟,但现场的讨论热情却十分高涨。当《财富》杂志的国际编辑罗伯特・福瑞德曼宣布谈话主题后,汇丰银行的CEO欧智华谈中国股市现状;美林证券国际公司董事长伟凯文则针对“中小企业到银行去贷款,而银行如果不愿意把钱贷给中小企业的话,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发表看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谈中国资本市场,指出中国面临固定投资不够的问题,在公司债券设计方面也有缺陷。这些谈话虽然都局限于专业领域,但却使听众席中的财界人士掌握了很有价值的信息。

让我们回顾一下论坛前两天受到财界精英“追捧”与热烈参与的话题 16日是中国体育圆桌会议和文化圆桌会议;17日大会主题包括新的亚洲世纪、技术与新的亚洲世纪、亚洲的汽车产业是否是一条宽敞的大路、印度―――另一座正在崛起的发电站、了解中国的资本市场、为持续的经济发展寻找燃料。以上各个环节不时出现令听众耳目一新的意见。

耳濡目染―――在相互协作中体验作风与文化

16日下午6时,800多位财界英豪在沥沥春雨中排队登上人民大会堂长长的阶梯。一时间,曾经在各自的企业、豪宅以及世界各地受到百般呵护的总裁和首席们不仅自己撑着雨伞,有的还殷勤地搀扶着他人,形成《财富》全球论坛自1995年“开坛”以来一道绝无仅有的风景。富豪之平易、谦和以及对秩序儒雅的坚守形成一道流动的风景,给在场服务人员和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16日晚上8点,论坛开幕式进入高潮。就在嘉宾们全神贯注于会场前方时,最后排的记者群却出现小小的骚动―――原来在嘉宾席早已准备好同声传译耳机供选用,可记者席却没有一个耳机。人们去找大会堂服务人员,才知道此事归美国主办方负责。一位外国记者抱怨说:“都说美国人做事周到负责,看来办事也有疏漏。”但10分钟以后,一个又小又瘦的美国姑娘抱着一大堆耳机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一人发一个。又过了约10分钟,这个姑娘又抱着胡锦涛主席讲话的中英两种文本送过来。来自北京市的大会志愿者小张面对美国姑娘显然有所触动,“将来开奥运会时,我希望能从自己身上体现出中国人的敬业精神。”

彰显魅力―――在热情服务中展现北京与中国

16日的绵绵春雨本来是北京的喜事,但却改变了论坛开幕式。当《财富》论坛开幕式确定为人民大会堂后,原定的节目取消了,财富巨子们不能在天坛领略宏大的露天演出。但悬于京城的一千六百面论坛彩旗在春雨中却更加亮丽;《千手观音》依然带给商贾巨子以震惊与极大享受。当晚,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灯火通明,花团锦簇,各式富有民族风格的装饰又为中外商界群英的会聚增添了庄重高雅的气氛。

为了论坛成功,财富论坛组委会启用超级计算机监测天气,并早已做好了两套开幕式方案,且每套方案都经过多次演练。

在北京《财富》论坛上,柯达公司总裁彭安东认为自己获得了一个良好机会来了解全球商界精英眼中的中国及其市场发展状况。有专家更进一步指出,北京和中国正在通过自己对会议的组织与服务,展现最佳风貌,赢得更好机遇,争取更多收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