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欧盟纺织业出路何在

2005-06-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李力 我有话说

中国商务部代表团上周访问布鲁塞尔,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会谈。这是继5月20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05年6月1日起大幅调整39项 74种 纺织品出口关税后,中方寻求解决中、欧纺织品贸易纠纷的又一重要举措。然而,欧盟并未因此放缓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欧盟委员会27日宣布,要求同中国就T恤衫和麻纱两类纺织品

进口问题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进行正式磋商,从而启动了对这两类纺织品的“紧急特保”程序。

今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巨大潜力成为一些欧盟成员国的关注焦点。欧盟委员会4月6日发布了启动纺织品保护条款指导方针,建立了主要针对中国纺织品进口增长的警戒区。5月17日,曼德尔森以今年中国T恤衫和麻纱进口大量增加对欧盟纺织业造成“严重损害”为由,建议欧委会对这两类中国纺织产品启动正式磋商程序。欧盟纺织品委员会23日批准了他的建议。根据世贸组织规则,中国与欧盟磋商期为15天,在欧盟提出正式磋商请求后,中方必须把上述两类纺织品出口增长控制在7.5%以内,否则欧盟将采取单方面进口限制。

经过几个月的争论,欧盟在纺织行业组织和相关成员国的强大压力下最终做出该决定。这种“短视”行为令人遗憾。瑞典贸易大臣奥斯特罗斯曾指出,欧委会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过度反应,显示出令人担忧的贸易保护主义逆潮,这是对欧盟一贯倡导的贸易自由准则的背离。过度的贸易保护不仅不利于相关行业发展,反而会适得其反,对欧盟的长远发展不利。

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欧盟等经济发达国家已属夕阳产业,其生产成本过高导致产品竞争力低。40年来,尽管欧美一直使用配额制保护逐渐没落的纺织业,但不仅没有取得更大发展,反而愈显衰败。欧盟对此并非没有认识,欧委会今年初推出的提高欧洲纺织行业竞争力7项措施中,开放市场、消除非关税壁垒,刺激纺织业研究和改革便是重要内容。

欧盟决策者应当看到,中国纺织品出口受益的不仅是中国,也属于进口国企业。中国纺织品厂商只能拿到10%的利润,90%的利润都属于品牌拥有者、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各环节。况且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同时,也进口大量纺织品及相关配套产品。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不仅伤害自由贸易原则,更将直接损害欧盟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全球取消纺织品配额意味着纺织服装领域的竞争加剧和利润空间缩小。在市场法则面前,某些国家的纺织业与其寄希望于贸易保护求生存、通过限制别人来保持自己建立在不公平贸易基础上的高额利润,不如尽快加强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凭借实力在国际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本报布鲁塞尔6月1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