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雅韵轻弹献心香

2005-06-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吴文科 我有话说

1962年陈云同志在北京观看评弹演出后与赵开生等演员握手

陈云同志是一位热爱曲艺艺术并对苏州评弹情有独钟、卓有见识的“老听客”。他在繁忙的

公务之余,长期关心曲艺尤其是苏州评弹的繁荣发展,对苏州评弹事业的健康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力。从“江浙沪评弹工作领导小组”的设置,《评弹艺术》集刊的创办,到“苏州评弹学校”、“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等教学与科研机构的建立,共和国曲艺事业的每一个重要发展,都融注着他的心血。他关于繁荣和发展曲艺包括苏州评弹,要始终坚持“出人、出书、走正路”的指导意见,尤其是他留给世人的著述《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与通信》的诸多见解,不但在过去相当一个时期的岁月里,为曲艺包括苏州评弹艺术的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且必将成为我们未来继续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精神财富。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曲艺包括评弹界对于这位尊敬的领导者的纪念,就显得尤有意义。继日前中国曲艺界在苏州评弹的发源地启动了系列性纪念活动之后,一台由江苏省常熟市评弹团奉献的纪念展演活动,又在首都北京掀起波澜。6月2日、3日,应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说唱文艺学会的邀请,江苏省常熟市评弹团先后在北京大学和北京中山音乐堂,举办两场形式各异的交流展演,通过向大学生进行苏州评弹的鉴赏普及和向首都同行及观众的演出,来汇报他们在陈云同志的关怀下创作表演的成果,展示苏州评弹艺术的不凡魅力,为陈云同志的百年诞辰,献上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香一瓣。

陈云同志出生于上海市郊的青浦县,从小受到苏州评弹艺术的说唱熏染,但由于家境贫寒,孩童时代的他进书场买不起门票,只能靠墙站立偷听“戤壁书”。1958年起,他每到江浙沪地区公干或者休养,总会抽空欣赏苏州评弹演出,广泛接触评弹艺人、创作人员和专事评弹工作的基层领导干部。他对苏州评弹艺术的当代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娱乐与教育、普及与提高等等关系的论述,和对评弹艺术在服务社会、贴近群众、注重市场经营但不片面追求票房价值等方面的谆谆教诲,既深入浅出又高屋建瓴,直至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鲜明的针对性。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两个曲种的合称。发源于吴方言的核心地苏州,流行于江苏、浙江和上海。其中的苏州评话类似北方的评书,属于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擅长表现历史朝代的兴衰更替和传统英雄的征战故事,当地人称之为“大书”;苏州弹词类似北方的鼓书,是以说唱相间的方式进行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长于表现家长里短和儿女情长,当地人称之为“小书”。常熟是江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发达,文化盛隆,素有“苏州评弹第二故乡”和“江南第一书码头”的称誉。近代以来,常熟籍的苏州评弹艺人及其创演,从首开由原先清一色男子说书到女子说书的传统,直至引领弹词音乐创新的潮流,无不以革新著称,且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从朱兰庵、杨月槎、朱雪琴、蒋云仙到薛小飞、陈希安、潘伯英、赵开生,以及今天在常熟市评弹团担纲挑梁的陆建华、华一芳、陈伟春、陈燕燕、金慧新、冯伟英和钱燕等等,常熟这片文化热土,为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这两个广泛流布在江浙沪地区、具有吴语方言区“文化名片”之称的曲艺品种的繁荣发展,提供着特有的历史与文化滋养。

此次常熟市评弹团晋京进行学术交流展演的节目,都是过去及近年常熟的苏州评弹艺术家创作演出并屡获国家和省部级大奖的优秀精品节目。如广泛传唱于大江南北、由赵开生为毛泽东词谱曲、青年弹词演员钱燕弹唱的苏州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苏州弹词名家赵开生和华一芳拼档表演的苏州弹词选回《珍珠塔・母女冲突》,陆建华和沈玲莉拼档表演的新编短篇苏州弹词《千里寻宝》,陈燕燕和陈伟春合说的苏州评话选回《岳飞・小校场》,金慧新和冯伟英拼档表演的苏州弹词选曲《钗头凤》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说噱弹唱”,功力深厚、各有千秋。吴侬软语,铺排历史烟云、评说人间百态;雅韵轻弹,携来水乡意境、抒发纪念情怀。

常熟市评弹团作为常熟市苏州评弹艺术的专业龙头,此前还在常熟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局的直接领导下,成功地组织举办了《咏常熟―――中国评弹名家演唱会》和《常熟情―――常熟籍评弹名家演唱会》,为促进苏州评弹艺术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常熟市委市政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投资600万元,在市区黄金地段修建的“常熟评弹艺术馆”,也将于今年秋天落成。可以肯定地说,常熟市的曲艺工作,必将以此为契机,在未来赢得更大的发展。陈云同志有灵,定当含笑九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