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格兰杰“经济预测与北京奥运”演讲的启示

2005-06-0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

初夏的北京激情澎湃,刚刚送走出席“财富论坛”的企业家精英,又迎来了一批经济学界国际顶尖大师―――“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5月31日至6月1日在京隆重召开,“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博奕论大师约翰・纳什、福利经济学家罗伯特・福格

尔、计量经济学大师克莱夫・格兰杰等7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5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聚首北京,为北京发展把脉建言。他们除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与一批中国知名学者交流外,其间还分别参加系列活动,就各自领域的研究心得与中国企业家对话,与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中国学生互动。这些经济学大师们对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关注之情溢于言表,发自肺腑,将其过人的智慧、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思想融入演讲之中。论坛日前已经落幕,演讲内容媒体已有充分报道,本刊今日特编发这组学者观点和评述文章,它是中国经济学人在论坛之后咀嚼回味、沉淀思想的结晶,以期能为中国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学自身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迪。

有着一双“能拨弄时间的手”的计量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在此次论坛上以“经济预测与北京奥运”为题的演讲,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格兰杰不愧为大师级的专家,他用极大众化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问题,就是对举办奥运会要进行必要的成本 收益分析。格兰杰提醒人们,奥运会效益要在十年、二十年后才能真正计算出来,北京奥运会的经济效益同样也要在会后二十年才能看到。在他眼中,奥运会变成了一个衡量成本与收益的复杂经济模型。基于对洛杉矶等多个城市奥运会的观察和计算,他指出,这些城市是否能获得利润,主要看它们十年到二十年以后怎么利用交通体系和场馆,这些体系在奥运会后才会慢慢体现出效果。对此我们要有必要的心理准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投入了就期望有所收获,这就是收益。格兰杰的演讲让我们打开了视野,转换了看问题的角度:在一个发展中国家举办奥运会,投入虽属必然,但不见得一定要不计成本地一味强调高投入,而应本着节约的原则,该投的就投,能省的就省。例如,现有的体育场馆经过改善同样可以派上用场;我们看收益也不能仅看有多少运动员来北京,还要看他们是否对中国的其它地方感兴趣。不仅要看奥运期间可能来多少参观者,还要看他们能否到中国的其他地方游玩;要看这些人还会扩大宣传,带来更多的游人来京、来华。建议有关部门和专家,借鉴格兰杰的经济预测方法,对北京奥运会可能取得的效应及相关问题进行充分预测,并及早为取得满意的效果作好全方位的准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