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苏教育的主心骨

2005-06-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素有“尊师重教”传统而又坚信知识能致富的江苏人民,以全国1/100的土地,创造了全国1/10的产值,使全省7400多万人率先进入了小康。这一切的背后,教育功不可没。是教育将江苏的人口压力变成了人才优势,同时又将教育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而在江苏教育的发展中,更有无数教育工作者倾注了他们的心血。

一批专家型的省厅领导

近20年来,江苏教育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这与江苏近20年来特别注重主管教育的省长、厅长的配备有极大的关系。20年来,主管教育的省厅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每一任都是专家型的领导。如今他们有的已经告老还乡,有的调任国家重要岗位,还有的将自己的生命一起献给了教育事业。

现在分管教育的省长,原来是教育部的领导,后来他又重回江苏,担起了主管教育的重任。一位跟随他多年的老部下说:“光凭他的人格魅力,就足以让江苏教育界敬佩不已。更何况他多年从事教育工作。”

除此之外,江苏分管教育的省长许多都来自高校。现任吉林省省长王珉,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升任为主管教育的副省长,一干就是8年,这一时期江苏的教育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曾经主管科技、教育的金忠青,原是河海大学的副校长和博士生导师。他在任副省长后,把严谨的治学态度带进了自己的工作之中,常常下基层进行调研,了解掌握基层情况,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去世时才55岁。

作为主管教育的江苏省教育厅(教委),近20年来在教育上面对人口众多、投入有限、教育不公、南北差距等压力,历届厅长、主任可以说费尽了心思竭尽筹划。

曾经有一位教育厅长,为了让江苏更多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率先在全省扩招了1万人,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通报批评。曾经有这样一位主任,为了江苏重点中学的建设,深入苏南苏北进行调研、走访、讲解,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校长,带动了一群优秀的教师。现在他已经退休5年了,中小学的学生中还流传着他的名字。包括现任的这一届教育厅班子,焦急于经济原因造成的苏南苏北“教育不公”而四处“求医”,多次召集专家进行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推出了“校校通”、“三新一亮”、“六有”等一系列举措,人们都说本届教育厅是务实的一代。

一批学者型的高校领导

目前江苏的高校有三个“全国第一”:117所的高校数量,106万的本专科生,2005年预计招收的34万本专科生。江苏每年为全国输送的优秀人才也创了全国之最。发达的高等教育,离不开众多学者型的大学领军人物,他们为大学校园开启了一扇扇智慧之门。

南通大学有这么一位党委书记,家在镇江。去年9月,组织上一纸调令,他被平调至南通大学任职。当时他岳母刚去世、岳父80高龄、妻子患有高血压,在家人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前往南通,与妻子、孩子分居三地。

面对记者,这位党委书记平静地说 “这有什么好说的,都是应该的。”是啊,像这样与家人分居两地的高校领导又何止南通大学一家呢 江南大学、扬州大学、苏州大学……数不胜数。

“事业至高无上,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江苏教育学院一位校领导的座右铭。这位在教育岗位奋斗了30余年的领导几乎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学校的发展上,从教学培训大楼的建设到教学的改革,从学校土地的置换到师资的引进,学校哪里需要他,他就在哪里出现,成了学校的灵魂人物。

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院士,是江苏高校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校长。他每天上下班都是步行,朴实的形象几乎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位名校的校长。对此,他淡淡地说 “这是为了锻炼身体。”南京大学有位校领导,主动放弃了晋升为院士的机会和学校的最高津贴,把自己的专车让出来公用,自己的交通工具是一辆普通的自行车。南京农业大学一位校领导,每次出门身上总会揣着两个手机,一个用来办公事,一个用来打私人电话,这一习惯被人们传为佳话……江苏高校领导可歌可泣的事迹数不胜数。省里的一位领导感慨道 “如果我们各级领导都能像他们那样,我们还有什么事干不成,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

一批实干型的一线教师

教育一直都是江苏人的骄傲,从每年高考分数线的高门槛就可以窥见江苏基础教育竞争的激烈程度。基础教育的繁盛也同样离不开一群奋战在一线的中小学教师。

在江苏的教育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著名的教育家斯霞。这位跨越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教育先驱者影响了江苏几代人的教育,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更是江苏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缩影。江苏地区涌现了一批“斯霞”式的教师: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教师秦利秀,几十年兢兢业业地工作,将爱无私地献给了她的学生。当她被医生诊断为只能活两三个月时,她曾经的学生又把爱都回报给她,使她奇迹搬地战胜了疾病,生命得到延续。

江苏省江浦县行知小学教师杨瑞清,当年毕业分配时,主动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来到江浦县的农村小学一干就是20多年。本着“爱满天下”的思想,她走千家、访万家,掀起了“乡村大教育”活动,没有让一个孩子失学和掉队。

南京市第十二中学初中部校长邓可清,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在学校推出了“日有所进,日后有为”的激励机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把人们公认的“差孩子”变成了人见人夸的好孩子,把一所“差校”变成了“省示范初中”。

这样的教师在江苏还可看到 在外语教学上独辟蹊径、书写“外语教学神话”的南京外国语学校校长董正?;经常深入学生中“与学生为友”的南京二十九中校长华明友;以身挡车、英勇牺牲的小学教师殷雪梅……这些实干型教师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用爱心、人格、学识、甚至生命为江苏教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