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生农民秦英林

2005-06-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通讯员 李天良 我有话说

他是1989年毕业的大学生,本来在市区拥有稳定的工作,可他却偏偏跑到乡下去养猪。他白手起家,现在已拥有7个养殖分公司,年出栏瘦肉型猪、商品猪20余万头,总资产达8000万元。1998年,他还作为中国农民的惟一代表参加了在巴黎召开的“二十一世纪农业和农民问题”国际论坛,并作主题发言。他就是秦英林,河南省内乡

县马山口镇河西村农民,现任牧原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

忘不了那场悲剧

秦英林1965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马山口镇一个贫困山村。1982年,秦英林的父亲用积攒下的800元钱养了20头猪。可是,20头猪到最后死得只剩下了1头。当时正在高中求学的秦英林就萌发出一个强烈的念头:将来一定要考上教养猪的大学,学好技术,帮助家乡的乡亲们养猪致富!

1985年,秦英林如愿以偿地被河南农业大学录取了。在别人抱怨命运不济,进入农业院校而无心学习的时候,秦英林却一头扎进了教室和图书馆。除了认真学习基本课程外,他还广泛涉猎国内外专业刊物,收集最新养猪成果,学习掌握最新养猪技术。1989年9月,秦英林大学毕业分配到了南阳地区食品公司工作,但按部就班的办公室工作令他难以适应。在理想和现实撞击的痛苦选择中,秦英林终于找到了一条新路。1992年,秦英林带着妻子回到了马山脚下,开始了实现理想之路。

这是知识的胜利

办一个万头养猪场,按照常规设计,起码需要几十万元的资金。而当时的秦英林所拥有的,只有他和他爱人当月发的工资和加班费262元。他把小弟准备盖房用的12000元拿来,架电线、打井、盖猪舍。为了节约资金,秦英林设计出了砖拱结构的建设方案,既能适应现代化生产,造价又比常规建设节约90%。1993年6月22日,秦英林买回22头猪,开始了他的养猪生涯。

1995年春天的一个夜里,有3头小猪突然死亡。秦英林和学畜牧的爱人一道把小猪解剖分析,也没查出病因。凌晨3点多钟时,小猪已经死亡7头。秦英林果断地采取措施,全场戒严,对病猪进行隔离,全面消毒,控制疫情扩散,同时向各大院校科研单位求救。可3天过去了,仍然没有结果。

正在这紧急关头,母校河南农大打来了电话,初步认定是伪狂犬病。可国内生产防治伪狂犬病疫苗的惟一家企业却远在哈尔滨。秦英林大胆向省畜牧局发出求助,仅用两天时间,省畜牧局就通过空运将疫苗送到了他的手里。秦英林在现实中看到了知识的力量。

使命使他不敢懈怠

秦英林成功了,当人们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时,他说:“把拥有的知识用于实践,造福人民,才能体现新一代大学生的价值,也是历史赋予新一代大学生的使命。”公司自行研制的自动化饲喂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无偿提供给省内外十余家5000头以上的养猪场使用,节约社会投资数千万元。为帮助群众致富,他无偿举办养猪培训班52期,培训养猪技术人员1600余人;投放良种猪5000余头,无偿帮助兴建、改良猪场16个。

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式,周边县市数十家养猪场和上万户农民依靠科学养猪走上致富之路。秦英林也得到了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几年来,他先后被命名为省“十大星火带头人”、河南省“务农有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