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特困生“挺起脊梁”

2005-06-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苗家生 我有话说

辽宁中医学院很多学生来自于偏远山区,特困生比例比省内其他院校高。该校党委高度重视特困生工作,坚持实施“扶贫励志工程”,加强对特困生的思想教育,并建立起完善的助学体系,努力开辟助学渠道,用党的关怀和社会爱心滋润特困生的心田,帮助特困生完成学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爱心助学手拉手”

近年来,辽宁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组织了“爱心助学手拉手”活动,第一附属医院的50余名医生、护士分别同第一临床学院的60余名特困学生结成爱心助学对子,给特困生送去爱心关怀,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两年来,“爱心助学手拉手”活动捐款累计达5万余元,还捐赠大量衣物、食品等,成为学校助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仅2004年冬天,第一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就捐款8000余元、捐衣物500余件。与特困生结成对子的医护人员,不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特困生,还在学业上给他们以指导,教他们做人的道理。每学期放假时,老师们为特困生准备往返的路费;到了冬天,为他们买棉衣等御寒物品,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一丝丝的关怀,使特困生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广大受资助学生纷纷表示 一定不辜负老师们的期望,刻苦学习,努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回报母校、回报社会。

让特困学生“挺起脊梁”

辽宁中医学院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每年投入20余万元,提供15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帮助特困生缓解经济压力,并使勤工助学成为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有效载体。一位特困生深有感触地说 “如果没有学校给我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我不敢想象如何完成学业。”该校成立了岗位介绍中心,积极为特困生联系勤工助学岗位,受益学生达2000余人次。2004年仅附属医院儿科和总务处、器械处就提供勤工助学岗位350人次,学生获勤工助学报酬23000余元。在附属医院I期新药临床试验中,156名学生自愿参与了20余项I期临床健康受试者的药品临床试验,不仅解决了部分特困生的经济困难,而且使学生体会了一个患者的就医心情,增强了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观念。

目前,辽宁中医学院大部分院系的教研室、科研所设立了助研、助教、助管等岗位,吸纳有科研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发挥学生的特长,同时获得一定的薪酬助学。

为特困生创造良好的成才成长氛围

针对特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极易导致自尊心受挫,产生极强的自卑心理的情况,辽宁中医学院除了对特困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灵沟通和经济救助外,还致力于培养特困生的自强、自立、自信意识,为特困生提供个人素质展示舞台,引导和帮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从学业和素质能力发展中寻找到自尊和自信,实现精神扶贫与素质教育有效结合。目前,该校已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体活动、学生干部选拔、优秀学生评选等环节上形成了良好的特困生成才成长氛围,在特困生中培养出了一批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生。该校注重选拔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参与学生管理,用特困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行感染更多的同学。

辽宁中医学院不让一名特困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也不让贫困阻隔优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实现扶贫与助学相结合,使他们健康成长成才。与特困生结成助学对子的老师把他们带到家里,带进科研课题组,不但从经济上缓解特困生的压力,也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感受科学研究的学术氛围,为特困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进他们的学习兴趣。目前,特困生中有30人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前十名之列,很多优秀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