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九江 绿水青山托起魅力城市

2005-06-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李桂庚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我有话说

6月5日,“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授牌仪式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风景区被评为本次大会全球唯一“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这既是对庐山在生态保护方面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九江市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评价。境内拥有长江、庐山、鄱阳湖三大美景的江西省九江市,坚持保护开发

并举,投入利用并重,积极营造绿色城市,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名江名山名湖提高城市品位

九江地处长江中下游、京九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是江西省唯一连江通海的港口城市。九江历史上是全国著名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在我国30个世界遗产中,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庐山以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去年2月,庐山又被联合国评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加上最近获得的“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庐山成为中国唯一获得三块世界级金牌的景区。烟波浩淼的鄱阳湖经九江市的湖口进入长江。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目前亚洲最大且保护完好的湿地。九江市14个县 市区 中有12个临江滨湖。名江、名山、名湖既为荣膺“中国魅力城市”的九江提高了城市品位,更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潜力。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在发展沿江沿山沿湖经济中,九江市注意珍惜和保护名江、名山、名湖的生态资源,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护在先,开发其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998年洪灾过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先后下拨资金19.2亿元,对153公里长江岸堤进行了全面加高加固,抗洪能力明显提高。鄱阳湖先后进行了四期治理工程,总计投资17.75亿元,对湖区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迁移人口45.5万人,退田还湖97.73万亩,使鄱阳湖的蓄洪能力得以恢复。九江市近5年投入资金1亿多元,完成了中德合作长江防护林工程,在百余公里的长江岸线上构建了一道绿色的天然屏障。如今,长江、鄱阳湖区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6%。同时,长江、鄱阳湖严禁非法采砂,有效保护了河床和江堤安全。

江西省和九江市将庐山的生态保护列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来抓。以规划为龙头,实行分级分区保护管理,依法严格保护庐山的自然风貌。在核心景区内严格禁止与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环山构建了百余公里的生物防火林带。近几年,庐山先后投资5000万元实施“煤改电、油改电”工程,在全国首创了“无烟山”。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污水治理工程。推行垃圾袋装管理化,收集率达100%。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九江市在招商引资中严把项目审批关,近两年,全市引进内外资项目2300多个,所批的项目没有一个对长江、鄱阳湖和庐山造成污染。生态资源保护扩大了鄱阳湖的水域面积,有效改善了长江、鄱阳湖的水质。在长江九江段和鄱阳湖多次监测发现的中华鲟、江豚数量占长江流域的80%。鄱阳湖已成为珍禽候鸟的乐园和世界著名的候鸟保护区,据统计,去冬来此栖息的候鸟达120多万羽,仅白鹤就达4000羽。

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快速发展。九江已形成沿鄱阳湖以农业为主、沿长江以工商业为主、沿庐山以旅游业为主的经济格局。近几年,海内外大批投资项目纷纷落户九江,全市GDP和财政收入高位增长。去年,全年340万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507元,GDP和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5.8%和22.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