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来自福州大学毕业生就业动向的调查

2005-07-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建进 我有话说

今年福州大学毕业生就业中有两组对比数据:该校目前已有400多名毕业生正式签约到条件艰苦的革命老区、山区就业,而去年只有100名左右;该校去年10月对5073名2005届本、专科及毕业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时,只有1%的学生愿意到老区、山区去工作,而到今年6月,报名的学生达700多名,其中正式签约的400多名毕业生占今年

实际就业学生数的近10%。福州大学党委书记鞠维强对这些数据的解读是:系统又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引路、面向社会和市场的创业机会来推动、与就业相关的配套与扶持政策来指导,从而促进了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我选择,我做主”

当代大学生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自立倾向。“我选择、我做主”在这个群体中成为一种流行的心态。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与此相脱离,而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福州大学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安排了一条让学生深入其中、体会其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链式教育”模式,即以访贫教育―感恩教育―责任心教育为主轴,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大学生在自身的参与中了解国情、省情、民情,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逐渐转变就业观念、摆正择业心态。这样,大学生在毕业时选择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才可能成为他们的自主选择。

“瞄准事业准星”

用创业、事业、机会来引导毕业生到山区就业,这一时代的脉搏,被福州大学敏锐地抓住。学校就业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收集基层就业信息、督促就业签约、提升就业质量等方面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山区用人单位信息库,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提供周到服务。

与此同时,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福州大学就派人先后走访了南平、龙岩等山区县市的30多家用人单位,宣传服务山区的政策,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学校还通过发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征集就业信息,举行山区企事业单位专场招聘会等300多场,为毕业生提供了1000多个山区工作岗位,使毕业生有了充足的选择空间。

“保证无后顾之忧”

把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与后顾之忧作为着眼点的配套与扶持政策,成为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的催化剂。

为保证毕业生在福建革命老区、山区工作无后顾之忧,福州大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四大优惠政策:首先,对到三明、南平等山区市的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许可的前提下,可实行合同制管理,选择落户福州,由福州市的海峡人才市场代理人事关系。其次,对这些毕业生颁发“服务山区荣誉证书”,凡工作满两年以上,考核合格者,报考福州大学研究生的,享有总分加20分的优惠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录取。第三,考取福州大学的研究生,愿意到老区、山区地市工作,允许保留两年学籍。第四,学校设立50万元服务山区奖励基金,给予到老区、山区地市工作的贫困毕业生1000元至3000元奖励,用于归还当年的国家助学贷款。

特别是户籍管理上的突破,让敢于走向山区的大学生看到了政府与社会真诚的关心与切实的帮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