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竞赛教育”培养不出大师

2005-07-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单泠 记者叶辉 我有话说
本报讯(通讯员单泠记者叶辉)“国内围着‘高考’和‘奥数’进行的中学教育产生的后果比我所了解的还要严重。过去我一直认为,与国外教育和研究水平相比,就数学方面而言,差距存在于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差距是在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拉大的,现在我认为,国内的基础教
育水平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这是著名数学大师丘成桐在6月26日“丘成桐数学英才班”第一场面试后说的一番话。

作为“丘成桐数学英才班”专家委员会主任,丘成桐此行专程从哈佛赶赴浙大主持面试。参加面试的专家还有加州大学教授、浙大数学中心执行主任、浙大数学系主任刘克峰,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骏,他们都是世界华人数学家最高奖――晨兴数学金奖得主,刘克峰还是国际数学大奖谷庚海默奖的得主。

浙大为何要办“数学英才班”?丘成桐说,数学是一切学科发展的基础,只有数学上去了,国家的科学发展才会有希望,数学英才的培养事关国家大业。中国不是没有人才,关键在培养。

“除了课本的内容,你学了些什么?”“你印象最深刻的定理是什么?”“你最喜欢的科学家是哪一位,为什么喜欢他?”“你能不能不用笔,而只是简单地讲述一下你的思路?”主考官的问题涉及考生学习的方方面面,所有的问题最后都汇聚在一个焦点――你真的热爱数学吗?面对大师,青年人即紧张又兴奋,而数学家们却兴奋不起来,面试的结果让他们失望。

是这些青年才俊不够聪明,不够优秀?刘克峰否认了这一点。他说,无论在浙大还是在加州大学,他接触过很多完成了本科教育的足够聪明的青年人,表现却不如人意。他原来一直认为,这些学生之所以表现得不够出色,是因为国内的本科教育存在问题,但面试让他意识到,问题不仅存在于大学教育,更存在于中学教育,学生没有错,他们已经很努力了,关键是,他们的努力使得他们反而离目标更远。

6月26日。浙江大学数学研究中心“丘成桐数学英才班”的第一场面试。整个下午,丘成桐、刘克峰、李骏、郑绍远,还有英才班未来的班主任罗炜与12位刚刚走出中学校门的青年人逐一面对面谈论数学、谈论求知。

面试后是“与大师对话”活动。丘成桐说,青年人不应该只从课本和竞赛中学习,“高考”和“奥数”只能产生二流的数学家,永远产生不了大师。他鼓励青年人要主动学习,要学会去搜寻知识。

刘克峰、李骏、罗炜等数学家也都鼓励青年人追求自主学习的空间,在主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刘克峰说,做“奥数”是一条通向名校的捷径,但它对一个人造成的副作用、对思考力的杀伤和事业选择的误导远远超过了它的正面作用。李骏和郑绍远也同样认为,从与中学生的接触来看,竞赛对中学生的影响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