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救人一定要舍己吗

2005-07-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晋生 我有话说

近日,我听到总后华北军用物资采购局一名共产党员勇救落水儿童的故事,马上到那里采访,由此产生了我下面的调查与思考。

生命的故事

这是一个大人和两个孩子,三条生命交织在一起的故事。

杨玉兴,总后华北军用物资采购局二级士官。2005年2月一个星期日,他和同

事何占国上街购物,路过一条河,听见呼救声,只见破碎的冰面上有两个小孩的脑袋在上下翻动。他虽是个“旱鸭子”,可他没有片刻犹豫,迅即向儿童落水处跑去。临下水那一刻,他脑子里闪了一下:自己不会水,万一自己下去也上不来怎么办?那样搭上自己的命也救不了儿童。于是他变得清醒了,先是扑通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然后用自己的双手紧紧扒着河沿,脚步一点点蹭向离岸边较近的孩子。冰冷的河水迅速没过了他的腰部,冻得他直打哆嗦,身体有些发飘了。他冷静地让何占国用手牢牢地抓住自己的一只手,然后把整个身子尽量往孩子身边探,另一只手使劲够着孩子。就在河水渐渐淹没他胸脯时,他看准已经没入水中男孩的头发,一把抓住,顺着水势拖了过来,在小何的配合下,将这个孩子救上岸。这时,另一个孩子已经被河水没过头顶。杨玉兴急忙朝河中央走了两步,可是河水把他涌得站不稳。他赶紧让小何去找棍子。小何从不远处找来一把铁锹扔给杨玉兴。有了这把铁锹,杨玉兴还是够不着3米开外的孩子。“怎么办?没准用我的身体可以把孩子顶出水面”,杨玉兴决定冒险。他拄着铁锹试着往河中央迈了一步,刺骨的河水迅即没到他的脖子。岸边几个老人急得大喊:“小伙子,不要再往前走了,要不然你也没命了!”就在这时,孩子从水中冒出来,并用稚嫩的小手抓住一块浮冰。杨玉兴豁出去了,“一定要救他!”杨玉兴继续向孩子走去。此时岸上有人扔过来一根绳子,杨玉兴抓住这根绳子,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向孩子甩过去。几经周折,孩子的小手终于握住绳子,杨玉兴慢慢地把孩子拽上岸来。就这样,两个孩子获救了,杨玉兴也皮发无损。

触摸杨玉兴的思想

“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我也没有什么损失。要是没人及时给我递铁锹和绳子,这事弄不好就砸了呢!”面对我的采访,杨玉兴这样说。

“听到呼救,你不顾一切往上冲,心里是怎么想的?”

“说实话,我乍一听到呼救,脑袋一下子大了,只想着救人!下河时我脑子闪了一下:‘不会水,万一自己也上不来怎么办?’也许就是这么一闪念,使我冷静了,才想到叫同伴去找救人和自救的工具。结果,既没当‘烈士’,又成功救起两个孩子。”

“那在你拼命也够不着孩子,眼见你也要被刺骨的冰水冲走,是什么使你支撑下来的呢?”我不甘心,想从他嘴里掏出点闪光语言。

“是孩子那绝望中渴望求生的眼神,戳得我心窝子疼。当时我只有一个感觉:如果我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小生命在我眼前消失,那这个眼神就会盯我一辈子。”

“救孩子后,我原以为自己没伤没破的,没受什么损失,也算没出事,就用不着向部队领导汇报了。不过救人后,我从社会的反响上,觉得咱给部队和军人赢得了荣誉,想到这里我确实从心里高兴。那天,两个孩子的父亲专门来感谢我,说:‘是你给了我们孩子第二次生命,给了我们家庭的幸福。’这个场面让我很感动,给我很大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今后遇到这种事情,我还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重在救人

救人不一定非要舍己。杨玉兴救人有一个成功的亮点,就是既有效保护自己,又成功救了孩子。多年来,我们的宣传往往是,舍己的大于救人的。你献身了,你就是英雄;没伤没破救了人,就算不了什么,没有必要给你什么荣誉待遇,因为你毫发无损嘛,没有舍己嘛。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战争年代我们打胜仗有一句名言,叫做“只有有效地保存自己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我们提倡舍己救人,不是提倡献身,重在救人,提倡的是不惜一切救人于危难之中的精神。

崇高寓于平凡。采访中我了解到,杨玉兴综合素质不错,是看着顺眼、用着放心的那类战士。当组织上给他报功时,问他有什么想法,他说的是:“这还值得报功吗?”说开了,他就是个很平凡很普通的人。由此我想到,这些年我们在典型宣传上一定要突出典型人物与众不同的一面,似乎要是和大家一样,那就不是典型,就够不上标兵了。实际上,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杨玉兴,在舍己救人上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尽管他没有闪光夺目的语言。在我们的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人,平常默默无闻,关键的时候却能挺身而出。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就充满希望。(作者系《解放军生活》主编,本报发表时有删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