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低价厚报”模式应当反思

2005-07-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胡跃龙 我有话说

近十年来,我国报业发展总体上表现出了数量扩张的特征,出现了“低价厚报”的发展走势。在报业发展与转型的初级阶段,这种情况不可避免。但是,透过表象也可以看出,这种“低价厚报”模式以大量消耗与浪费资源为代价,发展模式单一导致整个报业不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同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去甚远,值得反思

我国报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1978 1995年,报纸种数由186种增加到2089种,增长了17.4倍;印张量由113.5亿印张增长为359.6亿印张,只增长了2.17倍;报纸种数与印张总量基本上都保持了逐年同步增长,但报纸数量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印张数量的增长。1995年以后,全国报纸首次突破2000种后,报纸种数基本稳定下来,2003年小幅增加到2119种,2004年全国报纸数量又下降到不足2100种;但与此同时,报纸印张总量却仍保持着加速扩张,由1995年的359.6亿印张,增长到2003年的1235.6亿印张,增长了2.44倍。对于1995年特别是1998年以后出现的报纸不断扩版的现象,业内人士称其为“厚报热”,更有人据此认为我国报业进入了“厚报时代”。准确地说,从发展机制上看,我国报业逐步走上了“低价厚报”发展模式。

我国具有较长历史的传统报纸,大多数报纸都经历过了扩版的过程。近几年来新创办的报纸,更是一开始就做出了“厚报”的选择。十几版、几十版已成为目前我国报纸的常态,超过100版甚至200版的报纸也开始出现。扩版的速度与规模,某种意义上成了报纸发展业绩的一种外在标尺。与此同时,低定价也成了报纸展开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对于厚报热,也曾有人从不同的角度表示出疑虑。本文认为,问题不是出在厚报这种产品形态上,而是出在报业增长方式或发展模式上。从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来看,目前已经形成的低价厚报的主导模式的确值得反思。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遭遇到了资源、环境等“瓶颈”的制约,社会各界对循环经济的理论、政策及其实践前景有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趋于一致的认知。这对我国报业“低价厚报”的主导发展模式也提出了挑战。

首先,作为一种增长方式,“低价厚报”模式潜伏着不可持续的风险。如上所述,从报纸经营或者报纸收入模式上看,低价厚报本身是一种恶性循环。我国报纸成本开支中的最大部分是纸张等原材料,其中仅购买纸张一项就占总支出的一半以上。报纸的发行量越大,纸张、油墨等原材料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也越大,而人力开支、管理费用等的比例相对有所下降。在一定意义上,我国报纸的发展与竞争实际上是在拼材料消耗,而不是拼知识的含量与新闻质量。纸张等材料消耗这一项,就决定了我国的报纸很难真正做大做强。不少人认为,低价售报可以扩大发行量,赢得更多的广告收入。的确,在广州、上海等大城市,都市类报纸低定价拼得发行量,广告上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但这只是一种发展模式,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定量分析来看,靠广告收入支撑报纸走资源消耗的路子,是难以持久的。

其次,“低价厚报”模式以资源高消耗为基础,社会代价巨大。报纸变厚,大量增加新闻纸的使用量。我国自1998年报业进入厚报时代以来,国内新闻纸的需求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在全国报纸种数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新闻纸的需求量却成倍增长。据统计,2004年国内新闻纸的需求量超过300万吨,2005年将达到388万吨。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国内十多家知名的新闻纸厂家都在加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但仍不能满足国内“低价厚报模式”下报业的需要,国家不得不大量进口新闻纸。除去对木材的巨量消耗外,厚报意味着还要大量消耗电能、油墨、胶片、PS版等材料。

再次,“低价厚报”模式不仅解决不了我国报纸的重复布局,相反还加剧了报纸的同质化,不利于报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新闻资源的雷同、办报思路的雷同导致的报纸的同质化,是我国报业中的一个老问题。广大读者对此很不满意。目前,在我国多数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报纸已进入买方市场。在这种条件下,办报的思路决定了报纸的出路。追求办报的差别化将构成报业发展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惟有如此,才能真正优化报业内部结构,提高新闻传播效力,提升媒体的生产力与竞争力,使我国报业真正做大做强。

最后,“低价厚报”模式不利于报纸全行业树立循环经济、和谐发展的理念。目前,我国许多报社都在拼发行、拼厚度、拼价格、拼资本,这种“四拼现象”实际上是拼资源,更消耗了报纸长期持续发展的后劲。其实,报业是一个资源高消耗的产业,也有一个科学发展的问题。

报业是现代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报纸发展与报业发展能够持久地良性循环,报业发展能够适应并有助于经济社会运行保持持续的良性循环。实现这两个良性循环,正是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在报纸中的重要体现。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理念,对提升报业发展力与竞争力来说,最终要落实到报纸发展模式的创新上。低价厚报发展模式,对一些都市类的报纸来说,在一定发展阶段有其合理性。但是,我国报业的普遍繁荣与竞争力的全面提升,要靠报纸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日本读卖新闻、朝日新闻之所以那么大,能发行800万甚至超过1000万份,是因为其合理的定价保证其发行收入至少能够弥补纸张与印刷等成本。可见,报纸要想真正做大,就要告别发行越多亏损越多的发展模式。同样,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之所以那么强,是因为其合理的投入结构保证了人力资本的需要,而这对于提高报纸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报纸要想真正做强,就必须降低纸张等资源消耗在整个报纸开支中的比重,使报纸真正成为知识密集的产品。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