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内蒙古鼓励“懒汉种田”

2005-07-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高平 我有话说

本报呼和浩特7月12日电 内蒙古清水河县老牛湾村的郭二栓因为缺少犁地的牲畜曾着实感到头疼。但他却意外地发现,不经过春耕前犁地和秋季深翻及割茬的土地,每年的收成却出奇地好。更让郭二栓想不到的是,他的这种“懒”办法居然与国际上流行的耕种方式“免耕法”沾上了边。如今,曾经被农民们认为是

“懒汉种田”的秋收后不翻地、春耕前不犁地的耕作方法成了内蒙古自治区农民争相学习的耕作模式。

记者从内蒙古“免耕法”推广会上获悉,保护性“免耕法”是依靠机械化播种手段,对农田实行少耕免耕播种,尽可能避免对土地耕翻,并通过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和秸秆根茬还田,达到减少地表径流、风蚀,以及有机肥替代化肥功效的一项耕作技术。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世界上十几个国家得到了较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其中,美国64%的农田应用了不同形式的保护性耕作技术,95%以上的耕地取消了铧式犁翻耕作业。加拿大应用面积达到80%,澳大利亚也达到70%以上。

内蒙古自治区农机部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从2001年开始将全区划分为3个保护性耕作技术区划带。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曾经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然而,多年来传统落后的耕作习惯和无度的超载放牧,使草原退化为风沙漫卷、寸草不生的茫茫丘陵,许多农牧民因此而生活贫困。2001年,伊金霍洛旗被自治区农机局列为首批“保护性耕作”实验地区。在科技人员的悉心指导下,旗农机服务队先后在新街、红庆河等5个乡镇 苏木 采取机械化免耕松土补播技术和可控施肥技术,示范播种21万亩,不但使土地质量日渐好转,还使农牧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捷径。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全新的农业技术理念,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农业和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轮种田革命。内蒙古计划到2010年,将以旱作农田为重点,在全区适宜地区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力争使农田留茬越冬面积达到50%,深松面积达到25%,免耕播种面积达到1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