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场师徒不睦的背后

2005-07-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汪大昭 我有话说

中国足球参加世青赛后,人们关注着本届中青队会不会重蹈覆辙,像以往那样赛后迅速湮没在中国足球的不良环境中,成为一现昙花。

平心而论,中国

队与土耳其、乌克兰、德国这三个对手都是半斤八两的较量,谁想取胜都需要运气相助。对德国队是淘汰赛,中国队只输一球,自己也有进球,这已经是最小的差距。本届中国青年队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不该遗憾,因为没有任何理由证明中德之战是一场该胜没胜的比赛。

21名中青队球员当中,最受传媒关注并被热炒直至引发争议的是董方卓。在组委会公布的名册上,董方卓的所属俱乐部一栏赫然印着“曼联”。他在与土耳其队比赛中出场18分钟,有过一次足以证明自己技术能力的精彩突破射门,由此赢得角球,为赵旭日后来打进制胜一球间接创造了机会。在与德国队的比赛中,董方卓虽然积极做着准备活动,却在补时进行了3分钟时才得以上场,来不及做什么,就听到了结束的哨音。赛后,他的情绪极坏,不管是没能为祖国的荣誉出力,还是没能给曼联俱乐部加深印象,都是可以理解的。当时,小伙子怒向所有过来劝慰的人。克劳琛身为主教练,不论输赢,总会与每一名球员打招呼,这是他的习惯和风度。董方卓拒绝了老头儿的善意,就像拒绝了所有官员、队友、中方教练甚至队医一样。

其实,早在与乌克兰队比赛时,董方卓就曾在克劳琛用尽换人名额却没有给自己出场机会的时候,忿而摔掉背心。但是,中青队被淘汰后,事情经传媒放大,成了董方卓的一大污点。后来,又有传媒称“董方卓借本报向克劳琛道歉”,已近乎于炒作。

中青队在欧洲集训两个月,董方卓因比利时联赛尚未结束而缺席大多数热身赛,集训末期归队时又正在疗伤,克劳琛曾经有意将其从名单中抹去,经验告诉他长时间没有系统训练,是无法承担重任的。及至董方卓身体恢复后,尽管在对土耳其队的比赛中个人表现不错,还是不能证明他已像别的队员一样了解主教练的战术要求,于是,董方卓始终列在替补名单之中。克劳琛的做法并未招致中方教练的强烈异议,可见不仅有道理,也是可行的。只是这一切很难让一个不满20岁的小伙子理解与配合。

克劳琛最难得之处是不论对手强弱,局势优劣,坚持以我为主、积极主动、正面对抗和不懈进攻的战术原则,没有中国教练员常见的患得患失和保守。否则,他有几次机会,特别是与德国队的生死战,完全可能采取收缩阵形的办法。克劳琛希望中国队打败德国队,不然就不会大老远跑到埃门观看阿根廷与德国队的比赛,现场摸敌情。与其说他是为了谋求未来中国国奥队主帅之职,莫如说他首先要通过打好对德国队的比赛来证明自己。三场小组赛足以表明克劳琛不是吃干饭的,但是克劳琛想的却是更艰苦也更能说明问题的对德之战。虽然关于他曾经为中青队球员登陆德国俱乐部搭桥的传言确有其事,但这与评价其执教能力应当没有直接关系。

中青队骨干队员将成为2008年奥运会时的主力,这是没有疑问的。主帅是克劳琛,还是另选他人,也不全由世青赛的合作效果定夺。中国足球底子不厚,要做的决不仅是选材和用人。

左上图为中青队在比赛;右下图为克劳琛。汪大昭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