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2005-07-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文阁、杨楹 我有话说

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近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华侨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求是杂志、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等杂志社的近40名学者参

加了会议。本次论坛以“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具体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维度。本次会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学者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呼唤创新和回归现实生活,不再只是从文本中来寻找问题,而是直面生活,力图把握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发掘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并给出哲学的回答。所以,与会学者一方面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密切关注中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抓住生活所凸显的问题与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哲学创新与现实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保证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很多学者把现实问题作为自己讨论的主题,如公共性、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资本等问题。

2、文本研究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与会学者充分肯定了近些年文本研究的成绩,一致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学的工作虽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的全部,但的确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对于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含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具有直接的价值,因此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从人力与物力等多方面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翻译、整理与研究,从而矫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误读、误解、误用,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真实面貌,揭示它的当代价值和意义,更好地解决当下的现实问题。

学者们也指出了目前文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文本选择的主观随意性、研究人员的缺乏等。学者们普遍感到,文本研究是一项费时、费力而短期内难以见效的工作,它需要研究者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需要一定的献身精神,而这恰恰是目前学界最为缺乏的。

3、哲学对话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对话是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对话才能不断借鉴与吸收中国传统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与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获得发展。围绕目前对话存在的问题、对话的基础与可能性、对话模式与对话内容等问题,学者们展开了讨论。有的学者提出,目前对话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对话演变成不同层次的冲突,二是把对话当成一种自我辩护,三是对话局限于观念的陈述。这就使对话要么成为对话者的独白,要么演变为对话者强迫对方接受自己观点的工具。因此,应该提倡一种“叙事和阐释的哲学对话”,它以承认各自的价值为前提,这才是一种建设性的对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李景源教授总结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在各学科基于学术平等、围绕“问题”展开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必须牢牢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者的使命,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自身生命力,从而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新形态的前提与保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