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步入“不惑之年”

2005-07-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布拉格记者 任鹏 我有话说

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比起其他的知名电影节,“卡罗维发利”这个名字则显得有些陌生。其实,到今年为止她已举办了40届,真正步入了“不惑之年”。现在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正历久弥新,赢得世界电影圈越来越多的关注。

世界最早的电影节之一

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创建于1

946年。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刚刚获得民族解放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意识到电影的重要社会意义。为展示1945年电影工业民族化后的成果,第一次非竞赛型电影节于1946年8月在玛丽亚温泉市举办。这一届电影节吸引了英国、美国、法国等传统电影强国前来参加。

1948年后,电影节主会场转移到位于捷克西部的小城卡罗维发利,并开始增加竞赛环节。由于捷克加入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电影节从此便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自由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电影节又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电影盛会。1956年,世界电影制片人协会将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列入国际A类电影节,使得电影节的影响与日俱增。但1959年莫斯科电影节举办后,为保证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每年只有一个A类电影节,卡罗维发利电影节与莫斯科电影节开始交叉进行,各两年举办一次。因为对东西方电影的兼容并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在上世纪60年代迎来了第一次高潮。这时国际电影的最新趋势都能在此得到体现,捷克斯洛伐克新浪潮电影也名噪一时,许多世界顶级的电影制作人每年来此担任嘉宾和电影节评委。

从1994年开始,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又重新改为每年举办一次。在这一届电影节上,主办者决定设立“西方的东部”奖项,继续利用该电影节的传统和捷克处于东西欧交界的地理位置优势,为观众介绍来自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最新电影。作为中东欧地区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突出中东欧文化特色也渐渐成为卡罗维发利电影节不同于其他电影节的独特之处。

目前电影节的主要奖项为:最佳影片(水晶地球仪奖,奖金两万美元),评委会特别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奖,最佳纪录片奖(以30分钟为限分为长、短片两种),突出艺术贡献奖,“西方的东部”奖,最受观众欢迎奖等。每届电影节都有200多部世界各地最新的电影上演,其中参加电影节竞赛的必须是一两年内的新拍影片,并且为世界或欧洲地区首演。

在7月9日落幕的第40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克劳泽执导的波兰电影《我的尼基弗尔》捧走最高奖项水晶地球仪,同时该片还获得了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主角奖。影片讲述了波兰画家、身体及智力都有些残疾的尼基弗尔・克里尼茨基的故事。有趣的是,本片的男主人公尼基弗尔由年届八旬的女演员克里斯蒂娜・菲尔德曼反串,她的出色演技赢得了所有评委的一致赞扬。

“东方的伍德斯托克”

卡罗维发利是历史上著名的温泉旅游城市,常住人口只有5万,但在电影节期间,光是看电影的人就达到将近15万。记者刚到电影节会场时,对眼前竟有如此众多的年轻观众吃惊不小,自己仿佛置身于大学生电影节。他们背后背着行囊,胸前挂着通票,奔走于各个影院之间,给整个电影节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年轻人的确是卡罗维发利电影节重新走向繁荣的关键。据电影节的艺术总监扎奥拉洛娃回忆,东欧剧变之后,卡罗维发利电影节经历了一段迷茫的萧条期。电影节的观众很少,1994年那届电影节只售出3万5千张票。因而组委会决定从年轻人入手,把观众拉回电影节来。首先,他们把门票价格定得很低,普通一场电影只需65克朗(相当于20多元人民币),而面对青年学生的通票更是便宜,全部九天的花费才700克朗,合200多人民币。按每天看三部电影计算,一部电影只需不到十元人民币。青年人的住宿也很便宜,组委会为他们开辟体育场和学校教室,他们有的席地而眠,有的搭起帐篷。有人把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比喻成“东方的伍德斯托克”,认为她象极了美国伍德斯托克音乐节那样的青年文化聚会。同时,组委会在住宿营地和电影节会场之间还安排了免费接送的大巴。

年轻人在这里了解了多元文化,开阔了眼界,卡罗维发利也为他们建立了与电影之间的亲密关系。许多来过这里的电影业界人士都对卡罗维发利充满了好感。评审团主席迈克尔・雷德福认为,观众们是真正买票来欣赏电影中的美,在娱乐业如此发达的当今世界,传统的电影院居然在这些人心目中还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这让电影人非常兴奋。一位采访过所有国际电影节的美国电影杂志记者也认为,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是最好的,因为她的观众年轻、开放。

此外,卡罗维发利的“小”也为电影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由于城市小,电影节就是这里的全部,众多的电影业界人士很容易在街头相互碰到,随便在路边喝喝咖啡,聊聊艺术,小城把人与电影之间的关系拉得更近,更加亲密。而对于组委会来说,电影节的规模虽小,但是参赛作品的竞赛质量很高,像以前的《天使爱美丽》和《走出非洲》等在奥斯卡风行的欧洲影片都是在这里首次获奖,赢得了电影界的肯定。艺术总监扎奥拉洛娃说,如果从竞赛作品的编排角度看,卡罗维发利目前还不能与柏林、威尼斯和戛纳比,那里每年都汇聚着顶尖的作品参赛。但现在她们的电影节也在向精品化这个方向发展,比如她手边现在就有一部非常优秀的波兰电影,制作人对她说,如果她喜欢,这部电影将不参加其他电影节,这在以前还是很难想像的。电影节节目部主任查哈洛娃说,现在所有的电影节都在面临激烈的竞争,因为电影节太多,而好的电影却不够多。但近些年我们慢慢可以保证专供我们电影节片源,那些参加过我们电影节的嘉宾都愿意带着自己的新作品回来。

同时,为赢得世界的瞩目,电影节还邀请众多名人参加。比如今年的电影节就请到了美国著名电影明星兼导演罗伯特・雷德福和莎朗・斯通,以及挪威著名女演员丽芙・乌曼,并为他们颁发了代表电影艺术贡献奖的水晶地球仪。至今,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已经先后请到过著名影星迈克尔・道格拉斯,乌比・哥德堡,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著名导演米洛斯・福曼以及罗兰・波兰斯基等,提高了卡罗维发利电影节的国际知名度。

离我们并不遥远

虽然卡罗维发利地处中东欧,具有鲜明的欧洲地域文化特色,但这里从未拒绝过来自东方的优秀影片。刚刚解放的新中国就有大批电影在这里获得荣誉,如《赵一曼》、《新儿女英雄传》、《祝福》等。1988年,谢晋导演的《芙蓉镇》更是一举夺得电影节最高奖――水晶地球仪。但是在近十多年间,中国电影很少参加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只有《女儿红》的女主角归亚蕾1995年在这里捧得最佳女演员奖。

相比之下,韩国电影比较喜欢在这里展示,近几年李沧东的《薄荷糖》和金基德的《海岸线》都在此获过奖。今年,日本影片《纪子家的晚餐》也获得了评委会特别奖。而中国影片则多是出现在影片欣赏单元,今年有贾樟柯的《世界》,陆川的《可可西里》,周星驰的《功夫》和蔡明亮的《天边一朵云》等。

电影节总负责人巴尔托什卡把经历丰富的卡罗维发利比喻成一个男人,他说,四十岁是男人最好的年龄。

水晶地球仪奖任鹏摄

电影节异常吸引年轻人任鹏摄

《我的尼基弗尔》剧照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