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华汉字经》序

2005-07-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许嘉璐 我有话说

为了提高我国西部地区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甘肃的李光伟、刘洪泽、董亚玲等同志,费数年之功编著了这套《中华汉字经》。书中共解释了5000多个汉字。为了使识字的过程生动、有趣、易记,他们还绘制了1600幅插图

,编写了1070首歌谣。用这套书在甘肃天水进行扫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3年9月,我为推进建立“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到甘肃,李光伟等同志来看我,谈到他们编写这套书的设想和已经在做的工作。我为之欣喜。没有想到,一些并非研究语言文字学的老同志们为了提高西部农民的文化水平,竟去自学钻研《说文解字》和金甲文,翻阅了大量教材和学术著作,想方设法把看似枯燥的汉字讲解得生动有趣。如果不是时时刻刻心里装着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缔造了人民共和国的亿万农民,是不会有这样的意志的。这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多年来我一直呼吁语言文字学家应该像我们的学术前辈那样多多关注一般民众的需求。说来令人汗颜,连我自己也没有能为还不识字的上亿农民兄弟写些什么东西。现在这几位甘肃的同志“代”语言文字学界做了这件事,岂能不喜愧有加

翻看了全书,我认为作者们既定的目标已经基本达到了。5000字,已经超过了扫盲应该达到的指标;把字按“字元 初稿用的是字‘源’,我认为用‘元’更好 ”、“会意”、“形声”分类,每类一本,每本中又按一定规则排列,每识一字还可以获得字外的一些知识,读来趣味盎然,也给扫盲老师提供了发挥的余地。我估计这套书,农民会爱读,老师会爱教,效果自然能够比较好。

我认为,对这套课本以及同类的书,都不应该单纯地用学术的尺度去要求。扫盲课本的目的是让学的人愿意学,记得住,用得对。农民在辛苦劳动之后学些字,是为了掌握涉农的知识和技能,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至于这些字构的“理据”是怎样的,书上说得对不对,对于他们并不重要。如果讲得细致甚至烦琐,急于脱盲者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可能就要被赶跑了。就以这套书对字的解释来说,若用文字学的尺子衡量,就有许多要切掉的东西。但是作者的意图是让农民“懂”得、记住、会用,至于一个字是指事还是会意,是形声还是会意,或是兼属两边,并无碍大事。扫盲的老师们体会到国家的意图,了解农民的愿望,国、师、农三方都没有通过扫盲培养或成为文字学专业人才的意思。当然,不排除将来有的语言文字学家编写出适合文盲学习,为农民所欢迎,又完全符合学术要求的扫盲课本,那将不仅是我国农民的福音,而又也会为汉字学的普及趟出一条路来。(本文是许嘉璐同志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汉字经》一书所作序言。本刊有删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