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值得关注的精神特性

2005-07-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震 李晓东 我有话说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也以开放的姿态加快了自己融入世界的步伐。与此相适应,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对精神世界的关注与反思,也在不断深入。这也成为当前理论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栾贻信、袁俊平著的《社会发展精神特性论》就是这种关注的重要成果之一。

社会发展的精神特性问题,作为马克

思主义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课题,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人本身的深切关照。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到我们当前提倡的“和谐社会”理念,都与社会发展的精神特性息息相关。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这种总和是人们在物质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精神性交往的结果。具有精神特性的人所组成的社会,也必然具有精神性的特质。《社会发展精神特性论》正是从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进行分析的。作者所提出的社会整体观点、精神文化的主要特性、物质生产的精神特性等问题,都很有新意。这对于我们深入思考关于社会的精神特质,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关注社会发展的精神特性,对于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尤其必要。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是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在这样的战略机遇期,社会发展的精神特性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会发展精神特性论》所分析的“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精神特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精神”、“文化心态转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伦理道德生活与我国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等问题,都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和澄清,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的现实,科学实现中国的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值得称道的是,《社会发展精神特性论》没有局限于当下和表层的分析,而是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统一的视角,赋予这一命题以厚重的历史感。中国的发展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在我们的现实基础上,实现创新和进步。社会实践是如此,理论研究也是如此。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关注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特性,就使得对社会发展的整体分析,置于历史发展的维度之中,这样我们的认识才能全面。《社会发展精神特性论》在此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