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喜看“人文”被重视

2005-07-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华羽 我有话说

日前连续看到两篇文章,一篇是《南方周末》的《理工科学生不能“有知识、没文化”》,倡导年轻学子在专业化教育理念扩张的大前提下自觉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不要被实用主义所蒙蔽。另一篇是《中国青年报》的《实用培训冷落了人文讲座又火了》,讲的是大学生们不再热衷各种求职技巧讲座,各类人文讲座倒是被毕业生们所追

捧,因为他们觉得素养比技巧更有用。人文素养、人文眼光被重视,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它对于端正育人方向、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对于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推进大学的人文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真正认同人文素质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从目前大学里人文讲座火爆的状况看,现在的大学生对“人文”的追逐已形成一股热潮,但仍需进一步排除盲目性。大学生要真正认识人文教育究竟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以作出更为理性的选择。如此,“人文热”才能更长久。人文精神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尊重人、深刻理解人性和社会等等,能让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能让自己拥有更宽广的视野、更博大的追求、更深刻的爱心,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盈富足。

大学生自觉地培育人文素养,还要掌握好方式好方法。大学是一个很好的人文教育集中之地,有条件接触各个人文学科;但人文素养不是看几本书或听几场讲座就可以轻易获得的,人文素养也决不等同于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善于思考,重视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在认识问题和待人接物上能渗透自己相应的理解和认识。听人文讲座,如果仅仅抱着找工作临时抱拂脚的态度,究其实还是落入了实用主义的窠臼,难以收到良好效果。人文素养强调的是一个人由内至外的素质,是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高尚人格的人,一个有思考力和洞察力的人。所以,从对人文知识的追逐到人文情怀的自觉培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用人单位在衡量人的标准方面也需要更加理性,眼光长远。以前曾经有不少诸如《傻瓜求职》之类的书,整齐划一的问题方式,总结性的答案,让人不由想到如果所有求职者都看了这本书,面试时说出一样的答案会是多么的令人啼笑皆非。在技术和实用性被重视、生存竞争现实地摆在面前的今天,人文素质的被挤压和忽略有时也难以避免,但如果社会提倡对人文素养的足够尊重,就会反过来激励高校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

肩负着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重任的新世纪的大学生,要努力在学习中少些工具化、功利化的追求,多些人文素质的养成,做到文理贯通,兼容并包,为日后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