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参加国际科学史组织的回忆

2005-07-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席泽宗 我有话说

编者的话7月24日―30日,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如期在北京召开。国际科技史大会是国际科学史学会的最高系列学术会议。从参加国际科学史组织到主办科技史大会,我国几代专家在科技史研究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这背后的故事曲折动人

。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泽宗近年来一直从事科技史研究,他的《中国参加国际科学史组织的回忆》一文,见证了我国科技史研究走向世界的历程。

现在国际上有两个科学史组织:一是国际科学史研究院,一是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科学史分部。二者本是同根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演变成两个组织。国际科学史研究院由名誉院士、院士、通讯院士组成。名誉院士人数极少,迄今为止,总数不到40人,我国周培源是其中之一(1985年当选)。院士和通讯院士必须由两名不同国籍的院士提名,全体院士无记名投票产生。当前我国健在的院士有两人――我和刘钝,通讯院士有3人――潘吉星、李迪和洪万生(台北)。

自1929年开始,每3年举行一次的国际科学史大会最初由国际科学史研究院召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开了4次,大战期间中断了10年。战后,1947年10月在瑞士洛桑举行第五次大会时出现了新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为了开展更广阔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其下层机构国际科联理事会也成立了。这个理事会的下层成员必须由国家成员组成,国际科学史研究院只有个人成员的办法不可行。于是在这次大会上另行成立了国际科学史联合会,成为国际科联理事会下属26个成员之一,其后每3年一次的国际科学史大会即由这个新的组织召集。后来由于国际科学史联合会和科学哲学联合会合并,才有了现在的名称――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科学史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没有参加过国际科学史大会,只有两位医学史专家伍连德和王吉民分别于1935年和1949年当选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1956年国务院编制“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决定将科学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建制,才把这件事提到日程上。同年8月,中国科学院派出以竺可桢副院长为首的五人代表团,到意大利佛罗伦萨参加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临行前,吴有训、裴丽生、谢鑫鹤等院领导到机场送行,寄以殷切希望。9月1日代表团抵达佛罗伦萨后,受到大会秘书长隆希的热情接待,竺可桢于9月3日的开幕式上在主席台就座并致辞五分钟,这可以说是极高的礼遇。会议期间,竺可桢、刘仙洲、李俨在小组会上作学术报告时,均受到瞩目。在9月9日上午举行的会员国代表会议上,中国被一致同意入会,至此中国正式成了会员国。

后来发现,该组织的上级领导国际科联理事会的席位还是台湾代表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占据着,经再三考虑,我们于1965年7月致函国际科学史联合会,声明在台湾未退出以前,我们和国际科学史联合会断绝来往。1980年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成立后,决定派我到第十六届国际科学史大会解决这个问题。

第十六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于1981年8月27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中国代表团一行8人在到达的第二天受到了大会地方组织委员会主席、罗马尼亚科学院院长米霍克院士的接见。他说:“你们的到来,就是对大会的很大支持。”中国学者共为这次大会送交了19篇论文(包括台湾学者两篇),在会上宣读了9篇,并由我和美国学者席文主持了9月4日远东科学史的专题讨论会。但9月3日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科学史分部的秘书长福布斯和我正式会谈时却说:“你们来参加大会,当然欢迎,但是要成为这个组织的成员,还得等一段时间……”

这次罗马尼亚之行虽然没有完成入会任务,但也颇有收获。首先是展示了中国科学史的研究实力,宣读的9篇论文都受到与会者的欢迎。其次是以文会友,不但恢复了和前苏联、东欧国家的联系,还和一些未建交国家的科学史工作者交了朋友。1983年中国科技史学会第二任理事长柯俊主持工作以后,狠抓这项工作,向中国科协不断请示汇报,还请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科学史分部的主席和秘书长来华访问,由查汝强和李佩珊与他们谈判,签定协议,最后于1985年8月在第十七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得以解决。

1985年8月2日下午举行会员国代表会议,讨论吸收新的会员国问题。会议执行主席夏(W.Shea)一开始就说:“今天讨论吸收新的会员国问题,按字母顺序应是巴西、智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地区,但我建议先讨论中国入会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经过几年酝酿,比较成熟。”在柯俊就学会情况作过简单介绍以后,有几个国家发言表示赞成,很快全体一致通过。

8月6日举行第二次会员国代表会议,改选理事会。经全体会员国和原理事会成员无记名投票,李佩珊当选为理事,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有人说,你们在国际科学史组织的历史上破了两项纪录,一是当年入会当年当选,二是女性当选(至今尚无人打破这项纪录)。

1985年第十七届国际科学史大会是中国学者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从那次以后,每届大会都有中国学者出席。

1993年,柯俊在萨拉戈萨大会上提出申办大会的口头申请。4年后,中国科技史学会提出了正式的书面申请,但是没有成功。到了2001年的墨西哥大会,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会上会下都进行了工作,结果超出参与竞争的布达佩斯等城市获得主办权。在这次会上,刘钝被选为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科学史分部副主席。表决通过的那天是2001年7月13日,当天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表决通过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因此刘钝在致谢词时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对于中国是双喜临门”。申办科学史大会同申奥联系在一起,规模影响虽不可同日而语,但组织者同样承负着国家的使命。

国际科学史大会自1929年创始以来,在欧洲以外的国家只开过五次;而在远东开会,这是第二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