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卢沟桥 浴血抗战

2005-07-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谢其章 我有话说

“七・七”卢沟桥事变,拉开了全国抗战的大幕,中华民族被惊醒了,亿万中华儿女英勇地投入了这场空前的抵御外侮的决战。新闻界、报界、杂志界以最迅疾的速度报道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在唤醒民众提高抗战意识

打击投降派气焰方面,媒体体现出空前的热情和责任感。

复旦大学文摘社1937年8月1日出版的第二卷第二期《文摘》,以首发《毛泽东自传》而闻名,其实在这一期《文摘》内,唱主角的是“芦沟桥浴血抗战特辑”,醒目的黑体大字触目惊心,警示着幻想和平的人们要面对现实,“抗战”二字再清楚不过的表明这场战争的紧迫性、严酷性。下面是陈烟桥的木刻版画“用鲜血争取民族生存”。卢沟桥事变虽然是突发事件,可是日寇亡我中华之野心早已昭然若揭,所以战火一起,马上被提升到“民族存亡”的高度。

特辑的第一页是塞克作歌、冼星海制谱的《保卫卢沟桥》――“敌人从哪里来,把他打回哪里去!中华民族是一个铁的集体,我们不能失去一寸土地!兵士战死有百姓来抵,丈夫战死有妻子来抵!中华民族是一个铁的集体,我们不能失去一寸土地!敌人从哪里来,把他打回哪里去!”

一册特辑在手,对整个卢沟桥事变的前因后果的详情大体能了然于胸。蒋介石庐山讲话是必须放进去的。新闻图片大派用场――“誓以河北为坟墓”的宋哲元将军、指挥部众奋勇抗战的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将军、巡行北平郊野的二十九军骑兵队、守卫卢沟桥的二十九军官兵、英勇杀敌负伤的金振中营长,“誓与卢沟桥同存亡”的吉星文团长,日军轰击下的宛平县城。此外还有各种慰问团在举行各种形式的慰问。今天,抗战胜利迎来了第六十个年头,这些图片使我们无限缅怀为国捐躯的英烈们,他们在大敌压境的紧急关头,拯救了祖国的尊严。《卢沟桥事变前后种种》再详细不过地展示了事变前北平周边中日军队的军力对比以及地图上两军犬牙交错的态势。详细到日军的人数,指挥官、番号、兵种、武器数量等等,至事变前,日军总人数已到一万余,而二十九军有近三万余众,二十九军共辖四个师,一个特务旅,三个独立旅,三个骑兵旅。三十八师师长是张自忠,一百三十二师师长是赵登禹,北京城内有二条街道以这两位抗战英烈命名。

“卢沟晓月”是燕京八景之一,它见证了中国军队英勇杀敌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宛平县里如今有了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永远地铭记着那火与血、侵略与反抗的历史。

特辑中另有《敌人的凶焰布满我全国》的文章,以各地日本军队配合卢沟桥事变蠢蠢欲动骚扰为例,说明日本侵略中国是祸心已久、蓄谋已久的战略部署,绝非“偶然事件”可解释。《全国一致奋起抗敌御侮》和《文化界一致主张全面抗敌》二篇长文,将注意力从卢沟桥事变引申到全面抗战即将来临的高度,危急感弥漫着全中国,――“对于卢沟桥事件,应该以尽量动员中央军队开向前方为应付第一要着。”――“卢沟桥事件决不是地方事件,决不能作为地方事件来解决。”――“这次日本在卢沟桥挑衅,显然是日本的一贯政策,企图重演‘九・一八’的旧戏。”――“卢沟桥的抗战,现在并没完结。虽然目前宛平二十九军的撤退,使得爱国民众都感到非常泄气,但更大的抗战,一定还是不能免的。”

特辑的最后仍是一首歌《保卫卢沟桥》(章友三词、陈歌辛曲),悲愤地发出了怒吼:

“卢沟桥是我们华北的咽喉,大家保卫卢沟桥;卢沟桥是我们最后的防线,大家保卫卢沟桥;卢构桥是我们抗战的坟墓,大家保卫卢沟桥。临阵何论胜与负,手弹大刀拼命奋斗;忍教山河颜色变,协力抗敌扑杀汉奸。民族烈士声威树,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大家起来奋勇保卫卢沟桥,大家起来誓死保卫卢沟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