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双拥中探索制度创新的人

2005-08-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倪迅 我有话说

珠海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双拥办主任李天增是以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思维、创新的办法去做双拥工作的。他说,靠感情做事,只能做好一件事;靠制度建设去做双拥工作,就能办好一批事,就能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很多新问题。

心系军人解决“老三难”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双拥工作出

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退役士兵安置难、驻军随军家属就业难、军人子女入学入托难。这些年,许多地方的双拥工作都被这“老三难”困扰着。

李天增注意到,每年中小学生入学之前,许多军警部队干部特别是驻军海岛干部,为给子女找个好学校到处托关系、找门子,影响了部队建设和官兵思想稳定。许多军嫂觉得,孩子能进一个好学校比自己找个好单位更重要。李天增把军人子女上学视为关系军心稳定的大事。他感到,珠海经济特区毗邻港澳,地处“一国两制”交汇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双拥工作责任重大。他下决心为军人解决这个后顾之忧。他到市、区教育部门和部队调研、协调,经过努力,最近几年珠海市军人子女入学、入托,每年由军警部队政治部门在4、5月份统一造册,每名学生填报3个择校意向,报送市教育局统筹安排,免收择校费。全市每年免收的择校费就有400万元。珠海正式规定,军人子女全部可进入省一级中小学校。“协调沟通、组织实施”,是做好双拥共建工作的关键,这需要魄力,需要能力,需要胆识。这是他5年来开展双拥工作最深的体会。

解决难点、热点问题,必须结合珠海实际,大胆尝试。李天增根据珠海的特点,探索退伍士兵自主择业的路子。当年曾被状告到北京,国务院法制办,总参兵役局和法制局组织联合调查组到珠海调查,但上级部门最终认可并支持了珠海的做法。

珠海走出了一条以自主择业为主、政府指令性安置为辅的就业安置路子。从2001年起,市政府正式规定,对自主就业的随军家属一次性发放安置补助金5万元,作为创业基金,并纳入劳保覆盖;给自谋职业的退伍士兵一次性发放3至5万元的补贴,并开设“退役士兵专项劳务市场”,实现退伍士兵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2002年,珠海全市共接收城镇退役士兵177人,其中有105人选择了自谋职业;2004年,自谋职业的高达96%。自主择业实行后,珠海适龄青年报名参军的,大大超过应征人数。

随军家属郑灿华为了给政府排忧解难,先后6次放弃了安排工作的机会,还主动放弃了5万元随军安置基金。在市、区政府和珠海警备区的支持下办公司,70%以上的员工是退伍军人,还免费为军嫂和退役军人推荐工作。

机制创新攻克“老三难”

李天增勇于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双拥共建工作发展的新规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非公企业就业的人数成倍增加。2000年,他尝试把双拥共建工作引入非公领域,引导私营企业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当时,这在全国还是新生事物,部队对此有诸多忧虑。李天增就深入到部队和非公单位进行调研,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努力消除各种忧虑。

随之,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双拥共建工作联络员制度。双拥共建工作形成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经济和多种经济组织共同参与的模式,有效缓解了政府在退役士兵、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方面的压力。

2000年,驻澳部队珠海基地与民办珠海市东方外语实验学校在军民共建中,部队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国防教育,学校每年抽调优秀教师给士兵作文化辅导,帮助39名战士考入军校,免费招收11名家庭有困难的部队子女入学,择优安排8名军嫂和退伍士兵在学校工作。

提高素质根治“老三难”

士兵的素质提高了,就业的竞争力也就增强了。在李天增的倡议下,珠海市充分发挥特区科技、教育、人才、信息资源的优势,帮助驻军培养高素质人才。2000年5月,珠海市教育局与驻澳门部队、珠海警备区、武警指挥部协商决定,在三年内帮助驻军军官完成本科以上文化学习,战士完成高中以上文化补习。现在,珠海驻军战士在职教育达到100%,先后有1500多名官兵经地方培训获得大专和本科文凭。

李天增认为,不仅国防现代化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士兵退伍就业也要靠自身实力。2001年下半年,“珠海舰”要到大连进行两年改装,这期间官兵没有出航等重大任务。李天增得知后,向“珠海舰”领导建议,用这两年在全舰队官兵中进行学历教育,力争通过集中系统地学习,提高官兵的文化素质。经他积极沟通,珠海市委、市政府拨款10万元经费予以支持。两年的改装任务完成时,“珠海舰”200多名士兵全部完成中专以上学历教育,其中85%取得大专以上学历,15%取得中专学历。有240人次获得大连市劳动局颁发的电工、计算机等专业证书;全舰官兵共撰写学术论文60多篇,20多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成为全军第一个成建制开展学历教育的团队。

“珠海舰”的学历教育,给珠海市科技文化拥军提供了有益启示。2002年上半年,珠海市政府颁布了鼓励驻军官兵进行学历教育的激励机制,读在校研究生和博士生并拿到文凭的,政府补贴50%的学费;读在校本科并拿到毕业证的,补贴每人1000元的学费。激励机制的颁布,使官兵的学习热情更高了。文化素质的提升,也使士兵退伍时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世界军事科技迅猛发展,使李天增意识到,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要着眼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某海防团地处海岛,由于岛上一年四季雾气弥漫,空气潮湿,装备的一些光学器材常常发霉、生锈。为解决这个难题,警备区机关组成了防潮技术攻关小组。在他的协调下,市科技局派技术人员共同攻关。经过一年多的试验,终于研制出高效能新型“光学仪器防潮柜”,长期困扰海防部队武器装备管理的技术难题被攻克,还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正式列入全军海防部队装备。

从此珠海市委、市府决定,把科技拥军列入珠海市新世纪科技兴市总体规划。2000年4月,珠海市制订了科技拥军方案,凡驻军的重大技术难题,由市科技局、科协组织专门技术小组帮助解决。为了支持部队的科技练兵活动,科技局每年开出专项资金,作为部队的科研经费。

李天增感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军政军民关系的团结与和谐。10年来,珠海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的军警军民纠纷,军转干部安置率100%,城镇退伍士兵安置率100%,随军家属安置率98%,退伍士兵自主择业连续几年达90%以上,成为全国首批十个“双拥模范城”之一,并连续五次获此殊荣,连续六次被评为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堪称全国双拥工作的一面旗帜,每当有人称赞李天增为此付出大量心血,他总是说,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