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四方 撒下无数希望

2005-08-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沈琳 我有话说
在南京高校中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基层和农村,他们用热情和耐心无私地传播知识和技术。这就是连续11次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的南京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团队。

来了一群博士“赶”走厂家难题

“走出校园小课堂,迈进社会大课堂

”,这是在南工大早已深入人心的口号。从1999年开始,南工大就率先将不同专业的博士生组成遐迩闻名的“博士团”,把科技送进企业。多年来,该校为无数企业排忧解难,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连云港市的江苏德邦化工集团是一家老化工企业,由于多年来工艺更新缓慢,设备陈旧,已严重制约了自身发展。一支由12名南工大博士生组成的队伍冒着高温深入生产第一线为该企业现场“把脉”,最后提出了一种筛选菌种的新方法,为该企业增加了近600万元的经济效益。同时,博士团还根据实际,与公司达成综合开发利用“三废”的协议。公司副总经理韩品志感激地说:“南工大的博士团一来就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技术难题,为我们公司增产增效,他们可真厉害!”

在南通,南工大博士团在众多乡镇企业中也是声名远扬。海安飞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位老总感慨道:“南工大博士团走到一方,科技就传播到一地。”博士团在半个月内,就通过努力为该企业解决了两项技术难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安徽的泰格医药公司也是在博士们的“妙手”之下得以“起死回生”的一个典型。该公司由于废水处理不达标等原因已停产。博士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埋头苦干一个月,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和建议,使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

手把手地传授送去致富新渠道

“技术和知识的极度缺乏迟缓了农村发展的步伐”,南工大社会实践队伍看到了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为此,他们每年都在农村举办上百次的学习班和讲座。

“百万农村青年学百技”实践小分队,手把手地为农村青年传授知识和技术,甚至提供免费的蔬菜良种,给农民送去了致富新渠道。小分队的每位学生负责指导一名青年农民或一名青年企业家,把科学知识、生产技术等送到地头、车间,培养一批乡镇科技星火带头人。溧阳市新昌镇有一批优秀青年农民,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在致富中存在不少困难。对此,南工大积极开展帮扶结对活动,8名农村青年攀上了博士高亲。应用化学专业高凯与养鱼大户黄正清结成对子,正巧鱼塘发生较大面积的鱼浮水和死亡现象,高博士诊断后开出药方,试用三天后果然奏效。黄正清由衷地说:“南工大学生让我们看到了新希望。”

学子受感召纷纷赴基层

通过在农村和基层的实践,扎根农村的理念也日渐深入南工大学子的心灵。近年来,该校众多学子主动放弃优越的城市就业机会,纷纷到西部农村和一线基层工作。

国际贸易专业2004届毕业生朱忠祥,在苏北淮安参加“三农”问题调查时,了解到农村发展急需高学历技术人才,不顾家人劝阻作出缓读免试研究生的决定,去了贵州赤水市。魏泽熙,一名来自城市富裕家庭的女生,在苏北涟水实践时与农村结下不解之缘。毕业后,她毅然前往贵州做了一名志愿者,由于工作出色受到当地的好评。她在志愿者日记中的一句话道出南工大赴基层工作学子的心声:“我相信我不会辜负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从不后悔要献给西部的这两年青春,因为我明白它比我人生中任何一个两年都更有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