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论集萃

2005-08-0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我国水资源变迁的历史回顾

邹逸麟在《我国水资源变迁的历史回顾――以黄河流域为例》(刊于《复旦学报》2005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当前我国环境问题,实由历史积渐而成。环境恶化诸问题中,以水资源枯竭最为严重,而又以黄河流域最为典型。由于北方游牧民

族的长期入侵,在黄河上游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屯垦戍边,开发农耕,就成为汉族王朝长期的国策,以至积千年之累,西北地区水资源消耗殆尽。黄河中游关中地区因千年建都,统治阶级竭泽而渔,随着森林的大量砍伐,水资源也濒临危机。黄河下游平原因西汉以来单一农耕经济的确立,庞大帝国对粮食的需求,进行极度的开发,加上中上游水土流失的影响,河道淤浅,湖泊淤塞,水环境也在逐渐恶化。汉唐的繁荣实以牺牲黄河流域环境为代价,但又实出无奈,这是我国数千年来两难的抉择。

“洛州无影”与“天下之中”

王邦维在《“洛州无影”与“天下之中”》(刊于《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讨论到古代怎样测定时辰,其中有“洛州无影”一句话。洛州即洛阳,其位置在北回归线以北,从天文的角度讲,一年之中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出现“无影”的情形。这究竟是错误,还是另有含义,长期以来成为问题。作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在洛阳附近一处地方,确实可以见到“无影”的奇观,并根据实时实地的考察进行讨论,认为这与中国古代把洛阳看作是“天下之中”的观念有关。

五四运动的定性及其历史解读

李少兵在《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五四运动的定性及其历史解读》(刊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是经常用来标识五四运动的性质及特点的重要概念。其实在五四运动期间,就有人称之为“爱国运动”了,这个称谓是“五四”的最有实际意义的遗产,影响至今;五四运动时期尚无人称之为启蒙运动,它是后来才出现的,是以“古为今用”的方式,用来应对现实问题的产物;五四运动被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也是运动期间的事,并很快在西方广为人知,但在史实和逻辑上均面临着一定困难。对五四运动的上述定性进行历史解读,展现近一个世纪以来国人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和评价的发展变迁,既有助于人们加深理解五四运动,也有助于人们加深理解近百年来的中国思想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