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党在我心中,我在孩子中”

2005-08-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教育报记者 朱振岳 本报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

2005年7月13日,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浙江省教育厅向全省教育系统发出《通知》,要求广泛深入地开展向杨兰娟同志学习活动;浙江省教育厅同时决定追授杨兰娟“浙江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时过半年,人们至今还不愿相信:浙江省嵊泗县嵊山小学党支部书记杨兰娟,这位浙江省首届“春蚕奖”获得者才年过半百,而且

在此之前没有请过一天病假,怎么会如此匆匆离去?

志在海岛

翻开舟山群岛地图,号称“中国海山尽处”的嵊泗县嵊山岛,就镶嵌在祖国辽阔的东海渔区之中。在这个不足万人的小岛上,杨兰娟的名字家喻户晓。

杨兰娟出身贫寒,少年丧父,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送她上师范学校,把她培养成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18岁的她怀着“报答党的恩情,忠诚党的事业,报效父老乡亲,服务家乡建设”的淳朴感情,返回嵊山,开始了她的海岛教师生涯。

杨兰娟教学生涯的第一站,是到仅有19户渔家、25名学生的壁下小学张其岛村校教书。张其岛面积只有0.2平方公里,四面都是悬崖峭壁,离县城得几个小时路程,离嵊山岛也得一、二个小时路程,是舟山群岛中面积最小、条件最艰苦的地方。3年里,她开学上了岛,便没有休息天,直到一个学期完了,才能搭船回家一趟。

杨兰娟在师范学校仅仅上了8个月的“速成”进修班,专业技能和教学基本功并不扎实。为此,她教学生写字,常常是自己先一天几十遍地练,写了擦、擦了写,直至满意了才挂到讲台上。后来,她的板书在岛上出了名,连渔家的红白喜事,也慕名请她书写婚帖,题书墓碑;她跟着半导体收音机学普通话,听完后就学用普通话背出孙敬修爷爷讲的童话故事。

就这样,杨兰娟攀上新的台阶。她先后考了浙江普通话水平二级甲等证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优秀等级证书。

批改作业逢错打叉,本无可厚非。但杨兰娟手里的红笔,从不在学生作业本上打一个“×”。发现做错的题目,她只在旁边画一个小圈圈来提示。有些学生作业错得多,她就把他们叫到跟前“面批”,错在哪里,为什么做错,总要耐心地讲一遍,直到学懂弄通。有时候,她还让学生当场改错,然后补打一个红勾。她说,小朋友的心灵很稚嫩,做老师的要细心爱护,才能使他们茁壮成长。

在被人视为“小儿科”的教学岗位上,这个渔家女依然不懈探寻,在评为高级教师后的15年里,她的论文和教案仍经常在全县获奖。

“我是党员,还是我去!”

嵊山岛最东端的后头湾有3个渔村,那里的孩子就近在村校上学。上世纪80年代后期,渔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后,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教育,越来越不满意这里的教学质量。他们联名写信给镇党委,要求嵊山小学选派优秀教师来上课。

谁去?按嵊山小学的规则,该是年轻教师去更艰苦的地方锻炼。杨兰娟早已不属此列:她已成家,儿子才9岁,而且还担任校副教导主任。“我是党员,还是我去!”正在大家迟疑的时候,杨兰娟挺身而出。1988年3月,杨兰娟走进了这个南风永远吹不到的冷山岙。一个学期下来,后头湾渔家兄弟连声夸奖:“到底是杨老师,把舵摇橹,样样‘厉害’!”1991年,正当杨兰娟筹划新学期打算时,丈夫突然接到通知,要从嵊山岛调至温州工作。

丈夫这一走,她失去了“靠山”,儿子吃喝拉撒睡全都压在她的肩上。她默默地承受双重负担,一如既往地在后头湾续写春蚕诗篇。

丈夫调到温州工作后,也想把她调过去。温州方面爽快答应她调入市区的一所中心校。但是,她没去。

杨兰娟不会忘记:小时候因家里掏不出学费,她几次差点儿辍学,亏得邻里乡亲替她垫钱;15岁那年,父亲出海捕鱼时遇险去世,留下孤儿寡母五口人,她不得不到渔业队剥虾养海带;3年后,乡亲们选送她上师范学校,由此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她实在割舍不了与渔家孩子的感情,更不忍心辜负渔家百姓的厚爱。最后,她还是让丈夫调回嵊山岛。

在后头湾村校任教期间,杨兰娟每天6时起床,准备中午的饭菜,再把睡眼惺忪的儿子送到学校,然后疾步翻山,赶在7时之前,到校准点上课。

杨兰娟不知苦熬了多少艰难,却不曾流过一滴泪水,更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

一年的期限到了。最后的一课,她告诉同学们:“我要回去了,下学期会有新老师来……”

话音刚落,课堂上已是哭声一片。

党的恩情比海深

2004年10月29日,杨兰娟与全校500多名师生一起环嵊山岛秋游。这是她最后一次和大家结伴欢聚。

几个月来,杨兰娟明显消瘦,饭量骤减,但她仍像往常那样坚持上课和工作。

11月2日,在丈夫的坚持下,杨兰娟才同意到县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是:胃癌晚期。

随即,她被紧急送到上海诊治。专家扼腕长叹:“太晚了!”

今年1月9日,杨兰娟深知来日不多,她握着儿子的手,强忍着眼泪说:“孩子,妈妈这辈子最对不起的是你,最放心不下的也是你……妈妈教书一辈子,带了那么多学生,却没有好好地教过你一天……。”不善言辞的儿子,此刻紧紧抓住母亲的手,眼泪夺眶而出。

第二天中午,杨兰娟用尽气力,断断续续地托付丈夫三件事:

一是一月份的党费代为交给校长;二是她走后,那本《中国共产党章程》别忘了让她带去;三是送给结对小女孩的东西已备好,开学前送去……

这一包礼物中,有五卷本的“革命领袖故事”;一本精美的日记本,扉页上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盖着她的私章;另外,还有一个压岁钱的红包。

1月18日黄昏,杨兰娟走完了她51年的人生之路。

蜡炬成灰照亮渔家孩子

杨兰娟生前曾说:“党在我心中,我在孩子中。党的理想火炬,照亮了我的一生;我燃烧的一生,就要照亮渔家孩子的成长。”生前,她常常把党来比母亲,她用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理想。

嵊山岛笼罩在悲痛之中。渔家百姓一下子就送来170多个花圈,使得岛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花圈断档。

出殡那天,岛上送葬的300多人队伍横贯长街,蜿蜒盘绕在山间。

今年2月26日,嵊泗县党代会召开年会。代表们入座后,仍把已去世的杨兰娟老师当作“应到代表”留出席位。

正如浙江省在印发的开展学习杨兰娟活动的通知中指出的那样:“她模范履行党员职责,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心系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心系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境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