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真情挥洒大别山

2005-08-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中兴 我有话说

悠悠大别山,绵亘数千里。位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脚下的英山县,因山险而成要地,红二十五军诞生于此,刘邓大军挺进于此;因山瘠而民贫,是老、边、穷、库区县,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团中央组织的第四、五、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华中师范大学赴英山服务队的23名热血青年,在英山这一方热土上,“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

忘的事情”,谱写出了新时期有志青年情洒大别山的感人事迹。

支教研究生们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第四届支教队员夏守信的宿舍兼办公室内只有一张没有抽屉、表面糊着旧报纸的桌子,一张床头、床尾共断了3根栏杆的破木床。下雨的时候,屋顶漏水,地面进水,天晴之后还要继续“滴答”一个星期。马英是公认的“美女”,她支教所在地距英山城关45公里,严冬时节,狂风可以一个星期不“休息”,大山深处的隆冬气温常在零下,冻伤处处,“美女”变成了“丑女”。坚强的马英并没有“吓服”,因心中有一股信念在支撑:“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严寒挡不住我们心中的暖意,因为我们肩上担负着一种神圣的职责,世界上最受人青睐的美是心灵美。”

“家境贫寒难当富贵马,学习刻苦争作领头羊”,这是一个学生自己题的春联,张贴在正房大门两房,笔迹稚嫩决心却可见一斑。马英说,“他们有这么大的决心,我们当然要付出全部的努力。”

受条件所限制,山区学生虽然在初中学了三年的英语,可几乎从没开口“说”过,从没感觉过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快乐。因此,袁渊、王静、高强、沈国良都承担英语教学,在各自两个班的英语教学中,坚持用英语授课,编出一些有趣的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句子和故事来讲解语法;每节课前都用英语给学生讲述自己收听到的新闻、看到的幽默故事;经常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日记和感受;注重学生交际能力培养,制作英语学习软件,教唱英文歌曲,朗读英文诗歌;组织演讲比赛、课堂辩论,开设“人生AB剧英文版”等等这些,用自己的激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上总是洋溢着欢乐,孩子们肯开口说并愿抢着告诉他们的小笑话。就是这样,高强、沈国良班学生自编自演的英语话剧在全校才艺展示会上均获得一等奖,每一次统考成绩都比同一年级的14个平行班优胜许多,在二○○二年十一月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辅导的四名学生分别获得高一组全国一、二、三等奖和全省三等奖,金全同学是英山县唯一一个高一组国家一等奖。袁渊、王静在全校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还荣获一等奖,教学事迹上了学校光荣榜。

在教学的同时,支教团队员们还用自己的真情关心、帮助着山区的孩子们。远在城关30公里的雷店高中的第六届支教队员王雨露、汪兵、袁渊、王静到学校后简直不相信山区的孩子读书是这样艰辛,一个月只吃十几块钱的东西,生活是何等清苦。一(七)班龙善勇同学在很小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同奶奶生活在一起,住在一个没有通公路的山村,奶奶已经七十五岁了,生活全靠亲邻救济。这四位支教队员通过中国人校友录网站,发布39期贫困生信息资料,先后引来了远在北京密云县高中执教的安梅等大学同学对6位贫困生进行了资助,她们在自身无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凑份子”形式资助了5位贫困生。

学法律的江华,到英山后,看到许多贫穷的人们缘于无钱打官司而放弃法律权益的情况,就很想利用专业知识为老区人民做点什么。通过上下奔波,四方努力,取得英山理工中专、县司法局、团县委、湖北超强律师事务所等单位领导的支持,在鄂东商厦门前举行了一次法律义务咨询与援助活动,取得了轰动效应,咨询群众50余人,直接受益群众6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