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观念、技术、政策要先行

2005-08-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林英 通讯员 李想 我有话说

编者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承载的资源、能源压力越来越重。按照党中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部署,我国已将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确定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住宅建设的基本方针,那么,我们该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方针?今天本刊发表

有关专家学者的看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启示。

第一步:转变观念

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中国科技地产高峰论坛”中,众多专家指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转变观念、技术创新、政策引导须先行。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必须首先转变观念。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指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不是片面的节约,不能简单化地将其理解为“低标准”和“简易房”,而是在发展过程中不主张资源的过度占用与浪费,但也不能以牺牲舒适度和降低综合性能为代价来换取资源的节约;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是全面的节省,不仅限于能源和土地的节约,还涉及到其他资源,如水、材料等都要节约;“节能省地型”住宅还应是集成大量实用技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住宅,是综合性能较好的长寿命的安全耐用的住宅,具有巨大的低成本优势。

技术创新大有市场

在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的过程中,要不断推进和加快技术创新。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童悦仲认为,“节能省地型”住宅需要节能设备和智能化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提高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产品的需求。包括对节能门窗、轻质高强的墙体材料、用于屋面和外墙的保温材料、住宅遮阳产品等。

第二是对节能设备的需求。包括节能型采暖系统和设备、节能型空调设备、室内新风系统、节能灯具和开关、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设备等。例如节能照明问题,数据显示2004年北京市照明用电为49亿千瓦时,占全市用电量的11%,若使用高效照明产品可节电60%-70%。此项产品若能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将为我国节约大量电力,而节电背后将意味着更多的发电用煤、热等能源的极大节约。

第三是对节水技术和设备的需求。包括节水型卫生洁具、节水龙头、新型管材和配件、循环用水设备、雨水收集系统和设备、管道直饮水系统和设备。

第四是智能化技术。今后,我国的智能化发展方向也应倾向于节能方面,包括室内环境的综合控制技术,还有采暖能耗的分户计量技术、家用电器节能技术、停车场照明节能技术等。

住宅产业政策是保证

住宅产业政策是建立“节能省地型”住宅的有力保证,因此,在制定住宅产业政策时应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土地、能源和人口因素。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向记者表示,在制定住宅产业政策时应当重点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一方面,提高住宅土地利用效率,科学合理规划,合理利用空间,使土地利用达到最佳效果。我国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必须达到17.28亿亩,而目前仅有18.51亿亩,所以必须做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但如果仅考虑土地利用率,楼房越建越高,越建越密,不久的将来定会重拆重建,将造成更大的浪费。

另一方面,推进住宅节能政策。首先要改变粗放式建设方式,切实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循环经济中求发展;其次要通过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总体推进建筑节能;第三要通过法规、政策、标准和税收等方面来强化引导;第四要通过城乡规划调控和科技创新。王珏林表示,到2010年,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要实现节能5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