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鄂尔多斯市“化蛹为蝶”寻突变

2005-08-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平 我有话说

向浪费资源开战

在遍地乌金的鄂尔多斯市采访,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煤炭资源”。为此,全市500多家煤矿开始了“节约资源提高回采率”的攻坚战。

鄂尔多斯70%的土地下面都蕴藏着煤炭资源,赢得了全国产煤第一大市的美誉。2004年产量达1.17亿吨,成为

全国首家超亿吨的产煤大市。

大好形势下,鄂尔多斯人以清醒的头脑反思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始以科学的发展观来谋划今后的发展方向。他们将目光集中在煤炭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这根“软肋”上。据统计,从1949年到2004年,全市共产出原煤5.8亿吨,却动用煤炭储量60亿吨。多数地方煤矿回采率不到30%,机械化程度不足10%,资源开发水平低下,矿主急功近利,采富弃贫,浪费严重。

为尽快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鄂尔多斯市对小煤矿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关停并转,由1800家整顿到572家。从今年开始,鄂尔多斯市确定用3年时间打一场提高煤炭回采率的攻坚战 到2007年,1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关闭,全市65%的地方煤矿回采率平均达到65%以上。到2010年,2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关闭,所有煤矿采区回采率达到75%以上,机械化程度达到60%。可喜的是经过今年5个月的改造投入,棋盘井等4家煤矿共投入3亿多元资金上马了综合机械化开采设备,目前回采率达到80%以上。

数十亿元的引资项目被拒之门外

对引进的项目,鄂尔多斯“抬高门槛”,重新筛选,停建了电石、铁合金等多个项目,在已经签订的数十个引进项目中,砍掉了11个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涉及投资数十亿元。

曾经“乌烟瘴气”的棋盘井工业园区如今再现蓝天绿地。当地政府组成了“铁”字当头的“铁心肠、铁手腕、铁情面环境治理队”,全面开展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从去年5月开始,仅一个月就全部取缔了500多座改良型焦炉。为此当地财政收入减收5000万元,但是,当地政府态度很明确 “我们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

2004年,全市共排查企业621家,督促242家企业投入5亿多元资金上了污染防治设施,责令86家企业停产治理,129家企业关闭或者取缔。从“引”项目到“选”项目再到“关”项目,虽然是一字之差,却折射出鄂尔多斯市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理性与成熟。“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成为选择项目的“试金石”。

28家企业的“食物链”

蒙西工业园区是鄂尔多斯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样板工程。以蒙西集团为代表的众多企业已经走上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的反馈式经营模式。目前园区已形成两条产业链 一是利用周边地区每年淤积的大量废弃煤矸石、风积沙、炉渣等为辅料,制造年产150万吨高标号低碱水泥。在水泥的窑尾废气中提取回收纯度可达到食品级二氧化碳,又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二氧化碳降解塑料。二是将神华蒙西煤化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50万吨捣固焦项目所产生的3亿立方米焦炉煤气,由过去的对空排放改用作高岭粉体公司的燃料,同时又送到蒙西公司自备电厂发电。煤化公司年可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电厂和高岭土厂也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每吨高岭土降低生产成本400元,每度发电成本降低0.02元。

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内有28家企业,它们之间形成了资源共享、副产品互用的大循环经济“食物链”,整个工业园区各种资源 能源、水、原材料、废弃物等 循环利用,从而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废物排放。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