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批评的立身之本

2005-08-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郑欣淼 我有话说

新华出版社今年推出《响箭文艺批评丛书》,旨在倡导一种追求真善美的文艺批评。“响箭文艺批评”的“响箭”取自鲁迅为白莽《孩儿塔》作的序。鲁迅指出:“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

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借用“林中的响箭”这个比喻,就是在当前文艺批评比较低迷、缺乏求真务实的情况下,发现和推出一些追求真善美的批评家。当前有些文艺批评往往只说好,不说坏。鲁迅要求“文人不应该随和”,这不随和,却又并非回避,一定要有明确的是非,有热烈的好恶,并注重于“论争”。《响箭文艺批评丛书》就是为了提倡鲁迅所要求的这种文艺批评。

《响箭文艺批评丛书》首辑收录熊元义的文集《眩惑与真美》、黄永林的文集《大众视野与民间立场》和王泽龙的文集《反思与重构》共三本。

熊元义的《眩惑与真美》分为“当前文艺批评的走向”、“现实主义的真与伪”和“审美理想的迷失与回归”三个部分。熊元义的文艺批评爱憎分明,他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批判了文艺创作中的低俗化倾向,认为有些作家的文学作品不以真美打动人心,而以眩惑诱惑人心。这种眩惑突出表现在性描写的渲染和泛滥。熊元义对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批评。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界不少重大论争,都留下了熊元义有力的声音和鲜明的印记。

黄永林的《大众视野与民间立场》围绕着“文学”、“大众”与“民间”等关键词展开。全书共分“大众视野篇”、“雅俗互动篇”、“民间立场篇”、“作家作品篇”和“比较研究篇”。近些年来,黄永林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学术功底,以大众视野来观察和分析当代文学现象,对文学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精英性与大众性、世界性与民族性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

王泽龙的《反思与重构》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及近20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观念的重新思考。王泽龙指出它所涉及的问题包括现代文学的文化史论、进化论、现代性、经典性等现代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观念问题。在90年代中后期,受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文学研究的现代性观念成为了文学史研究的主导观念与重要方法。在现代文学研究中,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现代性成为了一种对立的文学史观。他明确地指出了这种现代性文学史观体现出的二元对立论的观念局限。在对长期形成的二元对立文学史观反思基础上,王泽龙提出了自己的文学史观。

《响箭文艺批评丛书》新华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