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专家呼吁强化青少年科学教育

2005-08-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蔡闯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8月11日电(记者蔡闯)如何评价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表现优异的选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韦钰语出惊人:“他们都是‘漏网之鱼’!”

她认为在科技大赛中有优秀的学生,但是也有大部分的优秀学生没有到这里来。“我们没有为他们准备好环境”。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我国已经举行了20届。近年来,很多在这个大赛上表现突出的青少年,获得了代表中国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资格,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但是,与我国2.4亿在校中小学生相比,有条件、有能力、有兴趣、有时间参加科学创造的青少年显然太少。据一份调查显示,目前小学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中,一半以上是兼职的;而中学有专职科学教师的学校更是少之又少,科学教育一直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存在着。

上海吴淞中学的科技教师张治、成都七中的校长王志坚都认为,如果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就是把一门“科学”课摆在那儿,也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已。他们承认,考试的引导作用对教师教学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近几年上海高考的题型非常活,就引导了很多学校和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视。”张治说。

但是,由于考试、特别是高考对学生、家长的压力太大,就是在非常重视科学教育的学校,几乎也都在高三阶段停止了课外活动。尽管张治认为科学教育不会对学生考试造成负面影响,但他还是没有坚持让高三的学生参加他的科技活动。他说:“我负不起这个责任,谁都负不起。”

很多国家把数学、语文和科学作为最主要的课程,但是,我们的主要课程却是语文、数学和英文。科学教育是否重要?韦钰说,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不需要讨论,这是20年前国际上已经解决了的问题。1988年,英国公布的小学科学教育标准决定,必须考试的三门就是“语文、数学、科学”。美国在自然基金会建立的第一天开始,就是把科学教育作为其主要责任。近日,澳大利亚教育部长发表讲话,再次强调科学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而韦钰最近针对中小学科学教师编写的《科学教育教师指导书》,还不得不从“什么是科学”谈起。

韦钰数次带队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她指出我们的小选手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出类拔萃的人”不多。在创新能力上显得逊色。“从展台来说,我们小孩展台的规格跟人家的就不一样。人家的展台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过程、对自己的评价、未来的设想、参考文献等等,而且在展台上放了原始记录本。我们的展台就跟‘报告’差不多,没有记录过程。”而且,“外国孩子平常的作业跟他们的展板是一模一样的。”

“这是我们中国教育的问题。”韦钰说。科学教育机制完善,可以“批量生产”科学创新人才;而让多数孩子去背“标准答案”,只有一小部分人在教育体制之外凭自己的爱好、优越的环境或其他什么因素去培养科学精神,其结果只能是有创新精神的孩子像“漏网之鱼”一样少。基础不好,尖子自然也出不来。

“你看看我们现在三年级以下的小孩,除了回家打游戏机、瞎闹以外,有什么深度思维?小孩考完大学以后恨不得把书撕掉了,怎么叫他终身学习?没有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怎么创新?”韦钰几乎在质问记者。她希望更多的孩子感觉学习是一个愉快的、探究的过程,是他本身希望有的一种过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