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挺立潮头的时代先锋 永葆本色的共产党人

2005-08-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贾永 我有话说

一阙《公仆铭》,折射出了杨业功这位优秀共产党员、这位优秀领导干部、这位时代先锋的崇高境界:“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惟吾德馨。”

作为我军新型指挥员的杰出代表,挺立军事变革潮头的杨业功,对世界局势,对国家安危,对军事变革的思考,都处于时代的前沿。然而,这种观念乃至行动上

的超前,从未影响他始终满怀着为国奉献的高尚情操,始终恪守着与人民患难与共的情怀,始终保持着一位优秀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

从军41年,无论地位如何变化,杨业功对自己的定位都是:普通一兵、人民子弟。

他最喜爱的是导弹阵地、基层官兵。每次下连队,他总要亲手摸摸战士的被褥暖和不暖和,亲口尝尝他们的饭菜可口不可口;每逢过春节,他都要到最偏远的导弹阵地和战士们一起扎彩门,贴对联,包饺子,吃年夜饭。他清楚:“平时不与战士同甘共苦,战时谁与你赴汤蹈火?平时不能身先士卒,战时怎么能指挥千军万马?”

他最憎恶的是铺张浪费、以权谋私。作为基地司令员,他每年经手着上亿元的经费,但每逢出差,他宁肯和司机、医生挤在一个普通的标准间里,也不去住专门为他准备的套间。从当旅长起,他就在房门上贴上“携礼莫入”四个字,十几年来,不曾有一个人能带着一条烟、一瓶酒走进他的家。他深知:“哪怕是收下部下一分钱,腰杆子就不硬了。哪个贪官能打胜仗?”

他关心的是那些因为贫困而无法就学的孩子。他资助的驻地山村的失学儿童,已顺利地读完小学;他为救助湖北老家的一名失学儿童,一次就寄去3000元。即使在病危之际,他依然惦记着那个孩子,嘱托家人再次寄去1000元。

他习惯的是淡泊如水的物质生活。一件秋衣他穿了18年,几条旧衬裤穿得松紧带没了弹性仍不舍得扔。在他的家里,一抹儿的大白灰墙壁,简陋破旧的桌椅板凳,每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都吊着那种老式的像棍子一样的日光灯,书桌上的电源插座竟是用一个旧乒乓球拍子制成的……

他坚信,个人生活上的低要求并不妨碍甚至有利于工作中的高标准。他的生命中呈现着这样一种看似悖论的“景观”――他对部队的工作有着最为严格的、最高标准的要求,而对自己的生活却完全是“粗放式的得过且过”;他能填词,会作诗,对书法艺术有较深的造诣,在精神和道德情操上有着极高的追求,而在物质的欲望上却是极为的淡泊……正是这些看似不和谐的两极,展现出了杨业功独具的风范与魅力;也正是这些看似不和谐的两极,构成了杨业功事迹中最打动人、感染人、鼓舞人的力量所在。

时代在变,本色依然;物质上淡泊如水,精神上高洁如松。从郑培民到牛玉儒再到杨业功,每一个优秀共产党员,每一位优秀领导干部身上,无不具有这样的品格和追求。

他们把使命看得比天大,把工作看得比命重,把形象看得比金子还贵。

他们把手中的权力全部地用在了人民身上,他们把全部的精力和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党的事业。

他们身上所闪烁的精神光芒,聚焦成璀璨夺目的闪光点,那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那就是:参加革命为了人民,手中有权服务人民,一生一世造福人民。

他们用自身的形象树立起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形象,并由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敬仰:各大网站开设的“导弹司令杨业功”专题,短短几天,点击率就高达150多万次,帖文超过1万条。

将军乘风去,精神励后人。我们相信,随着学习杨业功活动的深入开展,必将会涌现出更多的像杨业功这样的好党员、好军人、好干部。(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