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特殊的“考试”

2005-08-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通讯员 鲁肃 李天良 我有话说

8月的中原大地,酷暑难耐。河南浚县新镇官庄村民王振科从哗哗流淌的水龙头里接满一碗清澈甘甜的深井水,激动地说:“要不是政府为俺村打了深井,以前的高氟水还不知要吃多久。”随着河南首批解决污染较重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近日全部验收,淮河、海河流域545个村、80多万群众从此告别了不安全饮用水。

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张海钦坦言:“群众吃水不安全,给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出了一份‘考卷’,怎样答好这份卷子,解决群众的吃水安全问题,需要动很大的脑筋。现在一期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部按时完成,第一份‘答卷’已经作好,能得多少分,得让群众评判。”

“清水煮的饺子真香”

近年来,淮河、海河流域一些主要河道的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河水的侧渗和群众引水灌溉,加之农业生产长期使用化肥、农药等因素,使河南一些地方的浅层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

河南省水文局局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杨大勇告诉记者:“去年我们对沙颍河、卫河、涡河、贾鲁河沿岸两公里内的1100多个村庄进行了水质普查,经化验检测,有800个村的浅层水氟、铁、锰和总硬度超标,最严重的地方水中氟含量超标两倍以上,已经不能饮用。”

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2004年11月25日,河南省省长李成玉主持召开省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决定投资2.4亿元,用三年时间解决淮河、海河流域污染较重河流沿岸800个村庄的饮水问题,会上同时确定水利厅为牵头单位。

接到任务后,省水利厅组织两个工作组,分南北两路对沙河、卫河两岸进行了现场调研,就解决饮水问题的方式方法等问题广泛征求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意见。2004年12月底,为全面展开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探路”的9个试点村工程正式开工。经过水利人员的努力奋战,工程在阴历小年 腊月23 全部竣工通水。春节的年夜饭上,品尝到深井水的当地群众说:“清水煮的饺子真香!”

让群众早一天吃上放心水

2005年5月15日,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郑重向全省人民作出承诺:要把解决群众饮水安全作为十件实事之一去抓。水利厅及时调整工作部署,要求有项目市县,上半年完成540个村、下半年完成260个村,用一年时间向全省人民“交卷”。考试时间一再缩短,目的是让群众尽早吃上放心水。

三年任务一年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全省统一实行了施工招标制,精选具有甲级资质的施工队伍。每眼井打好后,都要进行水质化验,合格的才能投入使用。

根据规定,省里资金重点解决水源工程,市县负责干支线管网铺设。在全省经济基础较差的周口市,项目区不少县是国家级或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但市长高德领表示:“群众吃水是大事,市财政再困难,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确保配套资金全部到位。”

据省水利厅农水处提供的数字,在首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2005年上半年,河南省共投入资金1.79亿元,打深井409眼,使淮河、海河流域540个村庄84.2万群众吃上了安全水。谁想得到,上述“答卷”是在仅仅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的呢?这里面又凝结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

保证清水源远流长

打好一眼井不容易,管好一眼井、让群众长期吃上安全水更不容易。张海钦厅长认为 群众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值得肯定,不一刀切,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群众愿意接受的形式。要让安全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让群众长期吃上安全水,不能搞短期行为。据此,河南各地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新鲜模式。

模式之一:建设乡镇水厂。项城市水务局经过多年的实践,采取把乡镇水利站的人员组织起来,建章立制,按市场化操作的方式,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机制问题。目前该市已有丁集、郑郭等6个乡镇水厂,负责供应33个村庄、5.24万名群众安全饮水。

模式之二:建立农民用水协会。沈丘县周营乡黄孟营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后,由于一些村民采取滴水的办法使水表不转,曾经一度月亏电费1600多元。于是村里组织了农民用水协会,设立基准水价,并规定日后饮水工程的保养、维修,由全村群众筹资。

模式之三:个人承包。由个人投资入股方式成立水管组织,维护井站的正常运行。目前沈丘、浚县等地开始试行这种管理模式。此外还有乡镇水利站代管、村支部书记管理等形式。

前不久,河南省浚县新镇西皮村来了几个陌生人,他们径直来到安全饮水施工工地,问这问那,还向打井老板详细了解井管的封闭问题。事后群众才得知,他们是省水利厅厅长张海钦带来暗访的。记者说起张海钦的“考试观”,村民们笑了 “就凭这作风,我们给他打100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