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民族审美精神的探寻

2005-08-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旭光 我有话说

西洲在何处?问得好!这个“好”不单是指这一问充满深情,也不是指它饱含惆怅与憧憬,而是在这一问背后,似乎蕴含着某种一时难以说清的深意与启示,究竟是什么呢?读完了刘士林教授的新著《西洲在何处》一书之后,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

西洲在何处?作者通篇都在追问和探寻着心灵的诗意空间,

追问着华夏民族的诗性家园,他找到了“江南”,找到了“江南的诗性文化”。在“采莲曲”中,在江南的诗与歌中,在吴侬软语中,在江南的山山水水上,在碧螺春的碧香甘醇之中,在莼菜与鲈鱼的鲜美淡雅之中,还有在江南凝定下来的华夏民族审美文化的千年余蕴之中,在江南文人唯美而超脱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中,刘士林先生既是在寻找,又是在带领着我们徜徉玩赏,浅酌“江南”这壶醇酒。心未醉,神已醉,酒醒之时突然自问:这种玩赏在多大程度上是一位有诗心者的自我陶醉?直到我反复品味过这些句子,才略略悟出些作者的苦心与创意:“真正的江南好风景,并不完全等同于现实时空中的那方水土,只是在她经历了从实境到虚境的脱胎换骨之后,才升华为诗性地理学上那种可以作为天下游子的生命家园。”

书中似乎还包含着某种启示。最初的疑问是:这是一本学术著作吗?见到了上面所说的深意,它当然是。可是哪一本学术著作如此充满深情与诗意?而且,一切论述,一切结论,都是以这样一种深情与诗意的方式娓娓道来,无需概念,无需推论,江南之诗性,江南之美,江南对于民族精神家园的意义就悠然的飘入我们的心际。“诗意”是不可言说的,而这本著作却说出了“江南的诗意”,作者靠的是什么呢?是经验与体验!所有诗性的东西如果不是一种生命体验,那么它就不是诗性的,所以刘士林先生一直是在一种切实与悠远的体验中描述江南的诗性,既是在他自己的体验中,也是在江南文化源流之中体验江南的诗性,他把这种体验落实到了江南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把一切生命的诗意都还原到生活自身的细节之中,这或许是这部著作最大的启示。

这部著作还有一层启示,作者在以江南文化中的审美经验这样一种地方经验为基础,在这种地方经验中提取出鲜活而生动的审美意识与审美理念,这与以往的中国美学史研究截然不同,我们已经习惯于以时代为线索的宏大叙述,在这种叙述中没有地方经验的位置,完全是一种时间性的研究而不是空间性的。但在《西洲在何处》这部著作中,刘士林以江南这一空间性的“地方”为核心探索华夏审美精神的本源与结构,这似乎是在启示我们,应当进行一种空间性的研究,这实质上是在重建中国美学的深层结构。

《西洲在何处》

刘士林著东方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