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剧中流淌着先进的教育思想

2005-08-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副主任 彭吉象 我有话说

看了20集电视连续剧《张伯苓》后有很多感想,季羡林先生曾经讲过,一个大学的历史存在什么地方呢?在书面的记载里,在建筑的实物上,它同样存在人们的记忆。这话讲得好。

这部剧不仅写一个学校的历史,还通过张伯苓这位教育家反映了整个中国,展现了整个时代,表现了中华民族最危亡的时刻一批教育家承担起

教育救国教育兴国的重任,张伯苓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他深刻认识到,要拯救这个民族,必须从教育入手,提高国民的素质。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张伯苓先生弃武从文,电视连续剧在这一点上有充分的体现。

这部剧为什么抓人?它好就好在一开始就让主人公处在矛盾冲突之中,新中国成立前夕,这边是毛泽东一定要周恩来劝张伯苓留下来,那边是蒋介石父子执意带张去台湾,这一笔让张伯苓有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出场和亮相,使观众很有兴趣地看下去。

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启示,到底什么是大教育家?我身处高校,感觉更真切一点,我认为大教育家都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还有独立的见解和不懈的追求,还应该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改革创新的精神。作为教育探索的先行者和示范者,自己首先要亲力亲为,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和嘴皮上。此外,我认为大教育家还应该具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人格的魅力非常重要,电视连续剧在这一点上表现得非常充分。重点写出了张伯苓的人格魅力,这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剧中用了很多感染人的故事,导演、演员都很到位,唐国强饰演张伯苓很有一种气势。

张伯苓一生以在中国兴办新式教育为己任,充分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又结合我们国家的国情,这对我们今天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有很多的启示。西方教育有很多好的经验,是不是照搬?未必。张伯苓先生虽然学了西方很多宝贵的东西,但绝对不会脱离中国的国情,所以把南开办成"土货化"的南开,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9月9号的教师节即将来临,中央电视台刚刚播完《张伯苓》,这时我想起2003年教师节期间,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教育工作者的时候,提出教育工作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办一流的学校以一流的教师为主,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宣传优秀教师,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风尚。电视剧为我们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张伯苓的一生,就是一次很好的宣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