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基金无限

2005-08-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永林 我有话说

20万元、40万元、60万元、80万元……1995年,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设立起20万元的“华光”教育奖励基金,10年过去了,“华光”的基金数以很高的速度往上增长,现在已达82万元,300多名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的老师得到了奖励,“华光”奖成为耀州山区老师们心中的太阳。

然而,有谁知道,在这基金后面,流淌着的是汕头人民

特别是汕头电信人的片片爱心,渗透着的是吴子明、李长喜、刘伟忠、许新华、苏哲光、钟礼光、魏苏宝、张明等一批为了山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者纯真的心,包含着的是汕头电信分公司、华鸿公司、华光公司、龙湖电话公司、潮阳电信局等汕头企业对老区的一片赤诚。

中宣部热情牵线

汕头人慷慨解囊

“南有瑞金,北有照金”,上世纪30年代,照金所在的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曾经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耀州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50多年过去后,20世纪90年代的耀州依然没有摆脱贫困,仍然有近6万贫困人口。1995年,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中宣部开始对口扶贫耀州,以刘伟忠为组长的中宣部首个扶贫组来到了耀州。通过考察调研,扶贫组认为要从根上脱贫,必须提高人的素质,必须抓基础教育。他们立即着手从两方面开展了工作,一方面积极解决群众少吃缺穿的眼前困难,一方面大力支持山区的教育事业,从长远着眼,改变山区的贫困面貌。

要在贫困的山区做好基础教育工作谈何容易。由于山大沟深,人口居住分散,耀州北部山区的小学和学前教育基本都是单人独校,几间破旧的房屋、几个或十几个不同年级的学生、一名老师就是一个学校,由于条件艰苦,好多这样的学校都是聘用本村的中学生当代理老师,一个月的工资60到80元。这样的待遇怎么能留得住人,这样的学校怎么能保证质量呢,刘伟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时,远在广东汕头老父亲去世的消息传来了,刘伟忠赶回汕头。

说是去奔丧,但刘伟忠心里装的却全是当年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耀州贫苦乡亲,衣物、大米、面粉、毛毯、药品等价值数十万的物资从汕头运到了耀州,更可贵的是他联系到了一位热心人吴子明,并决定设立奖励山区教师的“华光”教育基金。吴子明当时是汕头邮电系统的一名普通干部,在了解到耀州老区教师的生存状况后,毅然决定在同事、战友、朋友间发动捐款,支持老区教育事业,就这样,25万元捐款到了耀州,次年,14名山区老师得到奖励,20万元作为基金存了起来,准备每年拿出利息奖励为山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山村老师。

吴子明的爱是无私的,汕头人的爱是无私的。“华光”基金设立后,汕头人没有停止捐款,一笔笔捐款仍源源不断地送到耀州,1997年12.8万元,1999年24.5万元,2002年21.4万元,10年间年年有捐款,到2004年底,累计捐款和利息已达130万元,除了给山区教师的奖励外,基金已增至82万元。

老区的教师不会忘记,1999年,获得“华光”奖的老师受邀来到汕头,时任汕头电信局局长的许新华在80岁父亲连续三次手术病危时仍然在晚上赶到宾馆看望老师们,并执意留下了3000元,老师们含泪收下了他的钱,因为他说:没有老区人民在最艰苦岁月里作出的贡献,哪有特区腾飞的今天,为老区人民捐点钱比起你们的贡献来又算得了什么呢;山区的老师也不会忘记,2002年,当汕头的一位企业老板苏哲光得知老区教师到来后,一定要请老师们吃顿饭,并再一次慷慨解囊,捐出3万元,当然还有钟礼光、魏苏宝、张明和众多特区干部职工和企业;老区的人民更不会忘记,吴子明,一位普通的汕头电信职工,他每年都要到耀州来,被他资助的人已无法统计,他掏出了多少钱也没人知道,就连他资助过的一个孩子娶媳妇他都掏过几千元,他把自己献给了老区的教育事业,正如他在一首诗中写到的:“风尘十载耀州路,寒窑几回入梦来。喜见雏鹰排云上,慰吾平生一寸丹。”

“华光”感动耀州

老师无私奉献

当了18年代理教师的刘继荣1995年在聂河小学实在干不下去了,每月仅有60元的工资,而买一袋面粉也要64元,家里的老人已连续吃了好几个月的玉米面,倔强而能干的刘继荣感到一阵阵愧疚。这年秋季开学时,本应有6名老师的学校只剩下2个人了,身为校长的刘继荣也寒了心:不干了,不当这个代理老师了,刘继荣这年冬天下决心要去经商。就在这时,1500元的“华光”奖来到手里,领回奖后老母亲惊得目瞪口呆,说咋这么多钱呀,你可要好好干,这位优秀老师留了下来。像刘继荣一样,“华光”奖为一批山区教师带来无尽的喜悦,鼓舞着他们扎下根来,为改变山区的贫穷落后奉献一生。

1995年“华光”奖设立时,就明确这个奖只奖励耀州北部几个山区乡镇多年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的优秀老师,曾有人提出奖金是不是低一点,吴子明不同意,他说,我们奖励的是山区优秀教师,他们在十分艰苦的地方作出了巨大牺牲,1500元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我们就是要奖得别人眼红,谁要眼红谁就去。就这样,“华光”奖一等奖第一届为1500元,第二届为1800元,第三届后提为2000元,10年间334名山区教师得到奖励,“华光”为耀州山区留下了一批热爱教育、乐于奉献、无怨无悔的优秀教师队伍。

王竹芳,一位普通的山村女教师,在偏僻的山间主动肩负起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任务,数里山路很多地方都是她背着孩子翻山涉水,如今,她仍然单人独校在大山深处默默奉献着。刘继荣带领老师学生办涂料厂,搞校园经济,用挣来的钱帮助奖励贫困学生和老师,到今年上半年,已有1000多人次学生享受减免学费3万多元,最多一年全校135名学生有120人学费全免,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为“小华光奖”。

“热心献山区,真诚洒教坛。丹心铸师魂,青春陪大山。”这是代理教师张慧侠获得“华光”奖后的真情流露。是啊,10年“华光”,这个无限的基金犹如一道金色阳光,不仅照亮了耀州贫困山区老师们的心,也推动着革命老区不断走向文明、走上富裕之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