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简明的政治秩序论

2005-08-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于溪滨 我有话说

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研究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问题,提出了他的政治秩序论,为战后西方兴起的现代化理论增添了新内容,也据此奠定了他作为当代西方保守主义政治学大师的地位。研究亨廷顿的政治秩序论对于我们认识现代化过程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

政治发展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战后大批第三世界国家赢得了政治独立,但随之出现了急剧的政治动荡,社会陷于深重的矛盾和纷争之中。亨廷顿则从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之间的关系出发来研究这一问题,得出了简明而有说服力的观点:政治动乱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急剧变革、新的社会集团被迅速动员起来卷入政治,而同时政治体制的发展却又步伐缓慢所造成的”。据此,亨廷顿在政治参与、政治稳定和政治制度之间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关系模式,为研究政治秩序问题提供了理论框架。

亨廷顿的理论是建立在实证研究基础之上的,同时也得到了国际政治进一步发展的证明。

纵观亨廷顿的政治秩序论,政治稳定是核心。亨廷顿在书中把对政治稳定的追求是其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他认为“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一个合法的公共秩序。人当然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必须先存在权威,而后才谈得上限制权威。”围绕如何实现政治稳定,亨廷顿从三个方面予以阐述。

其一,实现政治稳定必须加强政治制度化。亨廷顿不仅把政治制度化当作政治稳定的根本保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其视为政府存在的前提。

其二,实现政治稳定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政党。亨廷顿认为,一个强大的政党能够以一个制度化的公共利益来取代四分五裂的个人利益。能够为超越狭隘地方观念的效忠和认同奠定基础,成为维系各种社会力量的纽带。

其三,实现政治稳定必须组织好农民政治参与。亨廷顿认为,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政党来说,组织农民的政治参与是维持政治稳定最重要的问题。“农村集团的盼望和要求多半是相当具体而温和的。如果这些要求合乎情理地得到满足,那么农村的平民百姓就会恢复到惯常的保守状态中去”。

应当看到,亨廷顿的政治稳定论是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的。他虽然承认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都能促进政治稳定,但仍然认为两党制是符合长远趋势的,由此可见其立场仍然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亨廷顿评价政治体制优劣的标准也是很主观的,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就政治谈政治,脱离了经济基础。但从大的方面来看,亨廷顿30多年前所提出的政治秩序论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从理论上讲,亨廷顿的政治秩序论跳出传统上从经济角度研究现代化的局限,重点研究了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发展因素,从而把现代化建立在政治经济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为现代化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

其次,亨廷顿的政治稳定论为政治现代化增加了新的内容和指标,使政治现代化的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亨廷顿提示了政治稳定的重要性和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稀缺性,从而在实质意义上而不一定是在形式上赋予了政治现代化新的衡量指数和标准。

亨廷顿的政治秩序论,提示了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他指出,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它们的政府的形式,而在于它们政府的有效程度,证明了各国的发展道路可以多样化。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美]塞缪尔・亨廷顿著

李盛平杨玉生译中国社会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