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富裕走进了百姓生活

2005-08-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罗旭、益西加措 我有话说

西藏那曲县古露乡8村村民巴珠合上手机,脸上绽出灿烂的笑容。他刚和深圳的朋友通了电话,了解了今年虫草的行情,看来他又有一笔好生意可做了。

古露镇位于藏北草原腹地,平均海拔4880米,高寒缺氧,无绝对无霜期,是那曲县里海拔最高、气候和环境最恶劣的一个镇。民主改革前,这里的居民除了少数部落头人外,绝大多

数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广大劳动人民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那曲地区40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3年,古露镇建成了光伏电站和风力发电站,220多户居民告别了世代相伴的酥油灯。这一年,电话线也铺到了古露镇,8村率先建成电话村。彩电、录音机、电脑、洗衣机、打酥油机等家用电器,开始迅速进入普通牧民的家里。沉寂千年的藏北草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几年,巴珠家的收入成倍增长,主要来自他做生意的收入。以前,巴珠也动过不少做生意的脑筋,但因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常常吃亏。1999年,他去那曲看到市场上山羊绒价格较高,回来就以偏高的价格进了不少货,没想到等他出手时才发现市场价格已经大幅度下降。现在有了电话,他对市场信息变化反应就灵敏多了,视野也更开阔了。去年,巴珠打电话得知深圳虫草价格较高,马上以3.5万元每公斤的价格在当地收购了15公斤,到深圳以每公斤5万元的价格卖掉,一下子获利20多万元。

巴珠家的变化仅是一个缩影。在昔日一贫如洗的农奴后代中,万元户已是屡见不鲜,百万富翁甚至是亿万富翁开始不断涌现。日喀则地区仁布县仁布村农民群培次仁,凭借父辈传下来的木匠手艺,组织村里的28名劳动力成立建筑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由他任总经理的公司已发展为一家经营房屋建筑、公路和水利水电施工、房地产的著名私营企业,资产超过1亿元。在昌都地区,个人收入逾百万元的农牧民不下100人。在林芝地区,一批以“汽车村”、“电话村”、“电视村”为代表的富裕村快速崛起……

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社会生产力获得空前解放和发展,广大农牧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高。2004年,全区人均GDP达到7779元,是1965年的3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00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861元;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20.11平方米和21平方米,居全国首位。尤其自中央决定把援藏资金重点向农牧区倾斜后,百万农牧民更是受益匪浅。自2001年开始,国家投资1个多亿实施的“游牧民定居工程”,已使5万左右的西藏游牧民实现了安居。记者在类乌齐县达果村看到,平展展的公路两旁排列着整齐的新建藏式小楼。这些砖木结构的小楼有水、通电,方便交通,方便放牧。村党支部书记丁增曲加介绍,全村91户农牧民已有54户统一集中建新房,每栋房子材料费加上工钱约4万元,基本由政府出资,农牧民无经济负担。搬进新居的农牧民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好事只有共产党能为我们做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