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国情意识

2005-08-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李海明 本报记者 朱振国 我有话说

在T43火车上,一群年轻的学生吸引了众多旅客的目光,他们穿的白背心后面清晰印着两排蓝字:“胸怀祖国人民,奉献火热青春。”他们就是北京交通大学2005年暑期社会实践赴延安革命圣地社会实践团的大学生。

今年暑假,北京交通大学共组织了34支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赴延安革命圣地社会实践团是

其中重点团队之一。该实践团以“追寻革命足迹、传承民族精神、播洒火热青春、实践奉献社会”为主题,旨在通过实地的调研来学习延安精神、宣传延安精神、服务老区人民。

社会实践团里活跃着一群努力学习、踏实实践的学生。

“老乡,我们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来您家调查退耕还林问题,有啥想法就和我们说。”邱实同学每进一户就紧紧握住老乡的手,用不太流利的延安话来介绍自己。他的真诚总能感动淳朴的农民,农民也愿意和他们谈自己的生活、自己对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理解。

楚立松和同学们来到了一个农户家,这家四口人,家里很穷,有一个六岁的孩子。男主人上有老人,还要治病吃药,孩子上学的费用根本负担不起。大家看到这种情况觉得鼻子酸酸的。楚立松问:“如果有了钱,你打算做什么?”男主人说:“我们不会添置什么家具,也不会拿去看病,我们要让孩子上学。”

同学们感慨地说:“我们从没有想过一年1000块钱的收入是什么概念。而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让孩子上学的觉悟特别令人佩服,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也让我们为之感动。”

同去的朱琳同学把包里的钱都拿出来留给了孩子,她动情地说:“真希望他们能过上好日子。”

在调查中,同学们发现,当地农民积极支持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平时,他们看的最多的电视节目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他们对党的农村政策是满意的。一个老乡说:“党的政策真是为我们农民考虑。我们从心底支持党的政策。”

实践团一边在最基层调研,一边在杨家岭革命遗址、枣园革命旧址、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和瓦窑堡会议旧址参观学习,真实的农民,厚重的历史,实践团成员得到的远不止感动。戴航说:“我所看到的让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毕业后会投身西部建设,这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