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天地之间写忠诚

2005-08-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梁永利、魏春、刘晓安 我有话说

新疆军区某测绘大队55年测天量地的艰难历程,把他们对祖国的忠诚书写在了天地之间。这支测绘大队先后有30名官兵长眠在测绘地域,年龄最大的28岁,最小的入伍才几个月。日前,兰州军区为该大队报请了集体一等功。

该大队的测绘兵有个习惯,每次出测,都会在胸前别一枚鲜红的国旗徽章,每完成一个测绘点都要在那里升

起一面五星红旗,都要唱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大队政委梁跃辉动情地说:“爱国、报国、效国,对于测绘兵来说,不是喊在嘴上的一句口号,它是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是测绘兵根植于心的深情。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没有食品、没有水,甚至没有生命安全,但绝不能没有国旗。”

55年来,担负着新疆和西藏阿里地区197万平方公里国土以及6700多公里边防线测绘任务的测绘官兵们,先后八下“火洲”吐鲁番,九闯“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十一次进军“生命禁区”喀喇昆仑山,十二次征战天山、阿尔泰山,攀登海拔3000米以上的冰峰雪岭2000多座,累计行程22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50多圈。大队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这个测绘大队95%的干部取得了本科学历,90%的干部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是一个地道的高学历群体。然而,这些“白面书生”面对的却是全军勘测面积最大、作业环境最恶劣、作业条件最艰苦、勘测边界最长的“舞台”。

三中队副队长王志林大学毕业时,谢绝了院校的挽留,志愿来到新疆。可扛着经纬仪上昆仑山作业的第4天,王志林还是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动摇。

就在王志林打退堂鼓时,工程师李洪恩带领他到一座海拔5800米的山头测点。爬上山顶后,已过不惑之年的李洪恩强忍高山反应的痛苦,手把手地向他传授测量技巧……望着李洪恩那乌紫的脸庞和干裂的嘴唇,王志林被深深地打动了。此后,王志林在边疆扎下了根,还因多次出色完成任务,提前得到提拔任用。

和王志林一样,这个大队的外业干部在老一辈测绘兵视祖国利益重于生命的爱国奉献精神的激励下,他们很快重新校正人生坐标,把每一次任务都当成立足本职岗位实践人生价值的最好舞台。

中哈勘界时,汪兆永带领官兵在缺少后方给养支援的情况下,靠采野菜充饥,经过一个星期的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了勘界任务。从一名测绘员到大队长,杨新舟对野外测绘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每每在万里边防线上作业时,支撑我们战胜艰难困苦,屡屡出色完成任务的支柱就是测绘兵对祖国的热爱。

在中哈、中吉、中俄(西段)边界勘测以及中蒙边界联检和测量等重大测绘任务中,他们所勘测出的每个测点、每根界桩、每段边界走向的准确率均达100%。去年底,外交部和总参谋部对该大队发出了联合表彰通报。

一次外业队工程师万克海带领的测绘小组与新毕业学员小组进行测点比赛。当万克海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测点作业后得知,新毕业学员完成测点任务的时间整整比他提前了三分之一。大队领导及时靠上去给万克海解“疙瘩”,使他认清了这样一个道理:爱国,光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要以高科技知识为支撑。中哈边界勘测时,万克海带领一名测绘兵只用两个小时,就完成了点位的经纬度、高程等所有测量数据的采集任务,相当于过去传统测量手段下4个人一天的工作量。

一大批昔日靠土办法与吃苦精神完成任务的“老黄牛”,与万克海一样,主动向新战友学习高科技作业器材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理论知识,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由“吃苦英雄”向“知识英雄”的转变。

贾守义是大队的一名工程师,他不是搞科研的,却先后荣获过7个军队科技进步成果奖,而且所有研究成果,全是围绕部队需要攻关,全部是部队急需解决的难题。

如今,外业人员通过航测、GPS接收机等先进手段测得的外业数据,交给内业人员后,他们可以直接用计算机对相关数据进行再次转换、编辑和修改,现在更新一幅县市地图的成图周期比过去缩短了六分之一。

近年来,这个大队依靠自身的力量先后攻克了数字化地图的制作、解析测图仪格式转换、制图软件更新等方面的40多个难题,实现了由传统手工成图到全计算机数字化作业手段的跨越,先后有10多项研究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成果奖。初步形成了集地形分析、快速定位、实时供图为一体的野战测绘保障体系,提高了部队在机动作战和野战条件下测绘保障的效率和精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