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桃李不言花自红

2005-08-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朱伟华 王琦 我有话说

这是一片青青校园:旖旎的松花江赋予她灵动的气质,迷人的太阳岛给与她秀美的内蕴,绿草茵茵,小桥流水,五湖连波,鱼嬉莲荡。她就是黑龙江省惟一的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五十余载悠悠岁月,哈尔滨师范大学以对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践行了“敦品励学、

弘毅致远”的基本准则,锤炼了内涵丰富的办学特色,形成了“爱国敬业、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为国家、为黑龙江省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让我们走进她,去真切地感受哈师大的魅力。

塑魂

――“给我一根时代的纤绳吧,中国的大车我们拉!”

“给我一根时代的纤绳吧,中国的大车我来拉!我们拉!”这是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79级一班的李光武激情豪迈的申请书。1983年大学毕业后,他毅然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地区为祖国奉献,一头扎进艰苦的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在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开展支教。

“我知道,自己支教服务的西部很艰苦。但我清楚自己的追求: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一份力量”。作为2005年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刘传英道出了21名志愿者的心声。他们是哈师大优秀毕业生的代表,更是该校长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果的体现。

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46年我党在解放区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字命名的行知师范学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哈尔滨师范大学一贯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该校党委书记梁凤鸣说:“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关系到教育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我们始终坚持高扬主旋律,树立全员育人意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行知精神’、‘北大荒精神’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德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和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全方位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哈尔滨师范大学对“大学”理念进行了新的诠释――“大学者,为大楼,为大师,更为大爱也”。所谓大爱,就是对人类社会充满善意,充满爱心,其核心是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多年来,该校始终坚持以培育学生民族精神为核心,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各院系始终坚持每年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结合时代发展积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教育。哈尔滨师范大学起源于松江省立行知师范学校,始终重视对师生员工进行“行知精神”教育。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广大师生的座右铭。他们积极倡导和营建陶行知先生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环境和氛围,加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把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课堂,让学生学会求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该校注重强化课堂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突出“两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两课内容具有时代气息,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多名教师在黑龙江省“两课”教学大奖赛中获奖。一名教师被中宣部、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几年来,全校学生中先后建立各类理论学习小组、时事政治小组、党章学习小组170余个,2000多名学生参加。2000年校团委被评为黑龙江省青年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先进集体标兵,政教系团委和邓小平理论研究会被评为黑龙江省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先进集体。

在深化学校教育的同时,哈师大十分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已建立了各类基地150个。他们把社会实践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组织学生开展了社会性实践活动。78岁的退休教授张志君已连续21年带领学生到农村、国有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哈师大连续六年被团中央和团省委评为“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10年来,哈师大共建立志愿服务基地百余个,深入社区千余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达75万小时。截至2005年,全校共招募注册大学生志愿者8000余人。美术教育系爱盟社被授予“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和“黑龙江省首届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奖”。

由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形成的热爱祖国和民族;由行知精神教育形成的献身教育、爱岗敬业;由北大荒精神教育形成的扎根边疆、艰苦奋斗构成了哈师大人道德品质的丰富内涵。“我去了就没想过要回来。”这是哈师大毕业生王惠生为西藏阿里地区奉献自己一腔真情的告白,20多年来他一心为牧民孩子们服务。体育系81级学生查强,在毕业时主动要求参军到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并荣立二等功,2005年他取得军事学博士后,选择到青藏高原工作。他动情地说:“在哈师大学习的四年,是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四年,是师大教育我去为祖国奉献一切。”95级学生李忠安四年如一日,风雨不误地接送身体瘫痪同学。96级体育系学生邵俊龙因在98抗洪中优秀表现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抗洪抢险英雄荣誉称号。2005年,体育系冀全宇同学只身面对三名持械歹徒,为保护同学挺身而出;教育系马培武同学家境贫寒,拾到10万元现金主动归还失主……在这些优秀大学生的影响和感召之下,哈师大的学生形成了为祖国奉献青春,励志向上的氛围。已有数百名学生毕业后长期在黑龙江省东宁、逊克、饶河、黑河等边境县工作。近年来,哈师大先后荣获黑龙江省“高校文明单位标兵”、“黑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塑能

――“做教师的摇篮和熔炉,孕育出温暖烛光”

三台摄像机实时监控教态,面对着十位教授,化学系2002级学生逐个开始了微格教学训练。这种“过筛子”式的教学实践训练是哈师大每名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

漂亮的粉笔手书,标准的普通话,扎实的教学技能是哈师大师范毕业生的必备素质。作为黑龙江省高等师范教育、高等艺术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和高校师资培训的中心,哈尔滨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双向互动,实现全方位的沟通与合作。他们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办学生命线”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改革始终以培养复合型师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全方位、多渠道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哈师大的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学师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改进教学。他们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从1999年全面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试行“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学分制与三学期制的制定和实施,探索和积累了培养为基础教育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复合型人才的经验。同时他们打破专业壁垒,各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均作为全校学生公选课,学生可以自行选课。该校注重学生外语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从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入手,哈师大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并尽可能多地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增加科技训练环节,让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引导学生在研究和开发中学习,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学习。近几年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开设比例逐年提高,2002-2003学年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82.56%;2003-2004学年占84.78%;2004-2005学年占85.23%。为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哈师大制定了《师范专业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方案》。他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学生进行试讲、说课、实习、公开课大赛等方式提高教学的能力。

哈师大常年坚持进行教学模拟大赛、粉笔字大赛、普通话小品大赛等活动,仅2004年,全校开展的大型教学实践活动就达数十次。政治教育系坚持每年召开学风建设大会;英语系学生开展每周一首英文歌曲活动;中文等系采取以学风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帮”、“引”、“管”促进学生学习;体育系举办“从师宣誓仪式”,对学生进行“学师、爱师、从师、做名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教育;物理系举办教学模拟大赛等活动促进了学生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为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哈师大制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方案,本科生可组成申报小组申报课题,获批准立项得到资助的科研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研究,取得成果。学校每年提供专项资金30万元,资助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启动了29项资助项目。

从1996年起,哈师大启动了“中学名师工程”,旨在科教兴省,提高省内基础教育师资水平。该校首批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招收教育硕士研究生,已有13个专业招收教育硕士研究生。近50年来,哈师大为国家培养了继续教育毕业生5万多人,其中绝大部分为在职教师。通过继续教育、“高中骨干教师岗位培训”、教育硕士等形式,哈师大充分发挥了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作用。2001-2002年,受黑龙江省教育厅委托,该校有14个教育专业进行了“高中骨干教师岗位培训”,第一期受训教师达1500人,大幅度提升了黑龙江省中学教师,特别是乡镇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哈师大共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各级各类毕业生。据黑龙江省基础教育中心2004年统计,黑龙江省中学教师中师大毕业生占58%;全省中学教师骨干教师中师大毕业生占总数的62%,擎起了基础教育的一片天空。毕业生遍布于祖国的各个角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

塑长

――“花季的校园里飘荡青春的欢歌”

8月30日中国男篮在哈师大举行与冰岛男篮对抗赛;哈师大机器人足球队近日在第六届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夺得仿真型5对5比赛项目的冠军;舞蹈《战》刚刚荣获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大赛二等奖,哈师大获得全国校级优秀组织奖;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学生音乐会、个人画展、个人摄影展等精彩纷呈……置身于哈师大校园,感受到的是青春的激情和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

校长陈述涛形象的比喻说:“一所高校就像一棵大树,最终产品:输出的人才,是树叶、花朵和果实。核心产品:学科建设成果,是树干和主支。而核心竞争力就是提供养分、维持生命、稳固树身的根,大学文化是核心竞争力扎根的土壤。注重文化建设,发挥校园精神导向、激励和熏陶作用;通过制度文化、学术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增强校园文化的渗透力;通过形象设计和建设,提高高校在服务半径内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哈师大是黑龙江省内惟一同时拥有艺术和体育两个专业系列的重点高校,是黑龙江省艺术教育中心。该校有艺体教学和科研的教师近400人。近三年来这些教师面向全校开设的艺体类选修课共计近200门次,参选的学生有2600余人次。该校现有可容纳两千人的大型礼堂,可容纳800人的音乐厅,有可举办大型展览的画廊和展厅,另有多个琴房、画室等。校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都符合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标准,是全省高校中设施条件最为优越的场馆。所有艺术和体育基础设施,在教学期间可作为教学设施使用,平时则对全校各院系学生开放,为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实践和体育活动提供了一流的硬件设施和极为便利的条件。近三年来,艺术学院的学生共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及其他文艺演出数十场,个人画展、摄影展30余场,各类自发组织的艺术活动不计其数;体育学院的学生通过自发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和其他院系的学生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全校学生健身运动的开展。

哈师大一直倡导铸造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学生健康身心。他们发挥专业资源优势,依托第二课堂活动,提倡学生终身至少有一项艺术或体育特长。艺体教育的大力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师技能活动月”、“外语活动月”、“计算机活动月”、“校园文明活动月”、“体育活动月”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舞蹈大赛等形成了该校校园文化的品牌。近三年来,该校共组织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近500余项,参与的学生超过了4万多人次,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0%以上。该校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我国大学生第一部自拍的音乐电影。

近三年来,哈师大学生在国家和省市举办的声乐、舞蹈、书法、篆刻、绘画、雕塑、播音主持等多项艺术类赛事上获得奖项近2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40余项。该校学生承担了国内、省内等一系列大型文艺演出。哈师大学生在一系列体育赛事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第22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上,我国选手共获得3枚金牌,其中该校选手任慧独得两枚金牌。经法系学生王琳娜同学在2004年一举荣获中国象棋世界冠军,并荣获中国象棋国际大师称号。在2005年7月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该校选手共获得4金、4银、2铜和女子团体总分第三名,男女团体总分第七名的好成绩。2003年,在国际仿真机器人足球赛上,该校的机器人足球代表队在11对11项目中获得了冠军。2004年,第九届世界杯足球锦标赛该校又夺得仿真5对5比赛冠军。2003年以来连续三年,在全国和全省数学建模竞赛中,该校信息科学系学生荣获一个国家二等奖、七个省级一等奖。哈师大连续多年被教育部评为“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艺体教育不仅使学生具有了特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艺体活动的参与,培养了他们健康的身心和快乐人格,锻炼出了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最为需要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和竞争能力,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这些能力对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社会对该校毕业生的普遍评价是:“多才多艺,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很强。”哈师大的艺体特长教育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结束语

塑英才殚精竭虑,育桃李芬芳满园。2001年哈尔滨师范大学在完善江南校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自筹资金在松花江北岸毗邻太阳岛开发建设了占地面积140万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环境优美、风景宜人的新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2004年初,哈师大人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把办学定位从建设全国一流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调整为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全国一流的省属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重新规划了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把工作重点从“上规模、上条件”转移到“上层次、上水平、上特色”上来,实现了学校办学重心的转移;通过实施由规模战略向品牌战略转变,由外延扩展向内涵充实转变,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之路,努力把哈师大由大校变为强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