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坚持民族团结意识

2005-09-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我有话说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高度概括了在抗日战争中丰富和升华了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今天,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意

识,齐心协力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依靠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勇往直前。坚持民族团结意识,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

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在外敌入侵、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的民族团结意识就越加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的光荣传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为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冰释前嫌,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怀着必死的勇气、必胜的信念,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手牵手,肩并肩,同仇敌忾,共同御敌。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哪里有侵略者,哪里就燃起抗日的烽火。广大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各种方式参加和支援了祖国人民的抗战。“临难忘身,见危致命。”他们胸怀赤诚之心,不计生死,不计名利,将中华民族同根同祖、血脉相连的民族团结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段生死与共的历史中,在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的空前张扬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撼天动地。

抗日战争的胜利再一次充分证明,中国的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不管存在多大分歧,有多少积怨,在国难当头之时,都能以民族利益和民族大义为重,团结起来,御敌于外。“敌国相观,不观于其山川之险、士马之众,相观于人而已。”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往往与人心的聚散密切相关。人心聚合,则国家生气勃发;人心离散,则国家一盘散沙。团结就是力量,在战争年代如此,在和平时期也是如此。坚持民族团结意识,才能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才能实现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最大化。坚持民族团结意识,是我们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硝烟已散,英灵长存;历史经验,弥足珍贵。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就是要将民族团结意识作为整个民族生命的精神底色,就是要倍加珍惜我国繁荣发展、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精心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坚定不移地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前进的巨大力量,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